“多学点,对自己要好些”
打工虽然要加班,但有工资拿,“没有在家干农活累,而且比上学舒服得多”。只是,他还是舍不得学校。
进服装厂三个多月,每天工作12个小时左右,王唐洪最低一个月的工资是3800元,最高时4700多元。在新街镇读初中时,王唐洪早上6点多起床跑操、上课,晚上10点半放学,躺下睡觉的时候已经夜里11点多;现在打工,虽然加班,但有工资拿,晚上9点15分下班,他觉得“没有在家干农活累,而且比上学舒服得多”。
回忆起在转山包小学上学的经历,王唐洪觉得“虽然冷了点,但老师很好”,每天上学路需要走两个小时,他觉得比较锻炼人,“身体要锻炼一下才好”。至于上初中那一个多月,他的印象不是太好。“老师很凶,作业也多,每天都在学。”
在转山包小学,王唐洪的成绩常在班级前五名;但到了镇上的中学,学生多、竞争大,他的成绩一下子就被比下去了。在班里得不到重视,加上小学时几乎没学过英语,到了初中跟不上,老师也比较严厉。在一次英语课上,老师要求用自己的名字造一句话,当老师走到他身后看他写错,就顺手打了他一下,这让他感觉很受挫。
王唐洪辍学的关键原因还是在于成绩。在一次课外活动中,他因为脚扭伤请了一个星期假,返校时,课程进度落下其他同学一大截,老师没少数落他。心理上的压力令他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兴趣,不久后就向家里提出退学。
和王唐洪年纪相当的、在浙江打工的孩子有不少。王唐洪经常在工厂附近与一个同学相遇。人家比他早一年上初中,现在同样辍学打工。交谈中,说起“是否还想回去读书”的话题时,“很多人都说不想回了,只有我觉得还有点想回去。”王唐洪说,虽然嘴上说并不后悔退学,但他心里还是舍不得的。只是,他已经无法回头了。
“相比起新街镇来说,在转山包种两亩地的收成还比不过在新街种一亩地的收成多。人少地宽,广种薄收,只能靠天吃饭。”转山包村主任王刚明说,高寒山区环境特殊,冬季寒冷是正常现象。当地农户总结出规律:冬天的雪越多,热天遇到的冰雹天就越少。如果冬天在三九、四九天不下雪不下凌,五六月份气候就会变冷,长时间下雨会影响庄稼生长,特别影响当地广泛种植、用来喂牲畜的洋蔓菁。
为了改善高寒山区农户的生存环境,当地政府在2017年已经开始向村民们发放易地搬迁调查单,未来,转山包村村民将会陆续迁至昭通昭阳区、鲁甸、新街三地。王玉华家选择的搬迁地点是鲁甸,他说愿意搬迁,但他和妻子都没有文化,且自己手上有残疾,离开了土地,如何养育五个孩子,赡养两个老人,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袁开米在搬迁调查单上同样勾选了鲁甸,但到底什么时候搬迁还是个未知数。她听说,学校从下学期开始为离家远的孩子准备了宿舍,还免费提供晚餐,她松了一口气——不用再为孩子们每天凌晨5点打着手电筒,穿梭在常与野猪狭路相逢的树林间而担心了。但她仍希望村里的路尽快修通,让孩子们方便回家。
每到春天,转山包的孩子们上学的路上,会开满红色和白色的杜鹃花。但这样的景象王唐洪今年是看不到了。到浙江时间还不长,他决定明年过年再回家,谈及未来,16岁的他暂时还没有规划,但想在两年后去学门技术。
“在这边挺好耍的。但是我始终感觉,多学点对自己要好些。”他说。
全媒体记者 王娜 (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