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 没穿军装的铁路娘子军
1964年,对于“铁路娘子军”来说,是值得书写的一年。
这一年成昆铁路复工建设,30万筑路大军挺进大西南,她们怀揣着梦想,走出农村加入到成昆铁路的修建中。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纪录片,无论讲成昆铁路还是铁道兵,似乎都没有我们的踪迹。”她们说,成昆铁路的修建有她们的付出,她们希望能把当年的经历告知世人。
主粮允许搭杂粮
上世纪60年代初,在罗平一家茶厂做会计的赵家菊,偶尔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王晓棠主演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最让她印象深刻。
“那些女人这么潇洒,在外面自由自在的,和我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赵家菊想,如果有机会去广阔天地,她一定要去走走看看。
1964年,她看到了走出去的可能。
“6月18日,原铁道部7593部队到云南各县招筑路民工。”曾任文书的谢首南记得很清楚,“每个县有250个名额,当时部队想招男的,最后和地方协商的结果是可以‘主粮搭配杂粮’。”
所谓主粮即男工,杂粮则是女性。
从小有主见的赵家菊做了决定,背上行囊出发。
时年17岁的赵文英也听到了部队招工的消息,因看书本上的画,让对外面充满期待的她,决定出去闯一闯。
她的决定遭到奶奶的极力反对。
“我母亲去得早,我跟奶奶,她很疼我,但是我好像不是很听话,要走的那天她抱着我的腿,又是哭又是骂。”赵文英说,老人说正经的姑娘不会往外跑,担心她在外面被人骗。
虽然老人将她打包好的行李扔在沟里,但赵文英还是坚决地离开了家,整整走了3天才到了县里与大部队集合。
“我在家是大队会计,人家不让我走,但我还是想好了,就把账务整理好,天没亮一个人拿着猪皮小箱子、脸盆、棉絮,走了30公里。”当朱培英到达宜良县城,仍旧被拒绝了,“人家就说不招女的,不让我去,我直接到火车站站台上等着他们,因为我知道有专列。”
原本宜良已经招满250人,但因为朱培英的坚持,她成了第2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