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机务段“火车医生”苦乐事
2018-03-07 12:00:05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每天有14个小时

他都猫着腰行走

刚做走行检查员的时候,吴彬奎最难受的就是在地沟里进行检查。地沟的高度只有半个人高,机车一旦停好,地沟里的人只能弯着腰、弓着腿,身体根本无法直立,一天几个来回下来,所耗费的体力犹如跑了一场马拉松。

每天最少也要检查近50台机车,每台机车都要依次检查车钩缓冲器、转向架构架、轴箱弹簧、减震器、牵引电机、齿轮箱等170多个零部件,仅是螺栓和开口销就有1000多个,每台车最少20分钟,按此计算,吴彬奎每天至少有14个小时是猫着腰行走的。

“刚开始的时候特别不适应,下班回家后,满身的油垢和机油味还能忍受,最难受的就是腰腿酸痛,躺也不是,坐也不是。”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种种心酸,小吴笑着说。当时,与吴彬奎同期工作的同事因为不适应这个又苦又脏又累的岗位,先后申请调岗,但倔强的吴彬奎却不想认输,只要一有时间,他就钻进地沟里,详细研究机车每个部件的性能,最终,常年的刻苦钻研使得吴彬奎练就了一双鹰眼,也总结提炼了一套地沟里的火车头走行部检查行进法。

如今,这个清秀的元谋小伙5个手指头缝里残留着常年洗不掉的油垢,但他早已成为顶起班组半边天的技术能手。

“在光线不足的地沟‘找茬’,‘望、闻、问、切’一样都不能少。小到螺栓大到车轮,哪个环节都不能漏查。重达一吨的车轮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一个2毫米的螺栓没紧固到位可能影响整个机车的安全。”说到机车,吴彬奎有着自己的一套“秘笈”。

为了车辆的安全

他请调度再给点时间

作为云南最大的客运机车整备场,这里每天有100台机车进出,还有着和全国其他整备场不一样的任务,这里的HXD3D型机车最远要跑到北京,仅一个单边就有3174公里,是目前全国最长的火车头单趟牵引里程,每一个车轮要滚动250多万圈,机车的安全运营,凝结着吴彬奎和工友们辛勤的付出。

相比常规库内检修,客运机车整备场更像是医院的“急诊部”,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一台机车的体检、诊断和治疗。吴彬奎就遇到过相当棘手的状况。

2017年春运期间,吴彬奎在对一辆机车进行例行检查时,突然发现敲击横梁的锤音异常,他马上警觉起来,可再反复敲检,异音似乎又消失了。

“有异音就会有异常,决不能让‘异常’从自己眼皮下溜走。”吴彬奎一边请求调度再给他点时间,一边不顾车底厚厚的油污,伏身再次钻了车底,边敲边侧耳静听。经过贴耳“听诊”、贴身“扫描”,10分钟后,横梁外侧一道长达40毫米的裂纹显现出来。看到裂纹的瞬间,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气,走行部件上的裂纹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带伤上线”的火车甚至可能发生断轴,后果不堪设想。

“牵引系统的钢件,要是断裂也会出大事。一个人的脚上不舒服,走路都不稳当,只有治好了,才能跑得远。”吴彬奎说,他的工作并不能只盯着狭窄的地沟,心里想着千千万万的旅客,才能时刻用最专业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辆车。

3年来,吴彬奎检查过10余种机型共计两万台次机车的火车头,走行部的故障从未从他眼皮底下“溜走”,为此,他被同事们称为“最强挑刺眼”。

等春运结束了

再去度蜜月

“小吴不仅活干得又快又漂亮,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提起吴彬奎,调度员黄瑜林连连竖起大拇指。

2016年春运前一天,吴彬奎与相恋两年的女友领证了,领完证的第二天,他没有像其他新婚夫妇一样,去海边或林间度蜜月,但他却一头钻进了地沟照常对机车进行检查。原来,小吴所在班组有很多外省的同事,因为工作关系,一年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几天,他就主动把休假的机会让了出去。

“我媳妇挺理解我的,当时我们是商量好过了春运,再补蜜月。”和每一个铁路人一样,谈起家人,吴彬奎也有许多无处安放的愧疚,“干这个工作,就保证不了休假,但是想到经我手的每一辆机车都能安全把旅客送到目的地,我觉得很值。”

凌晨3时,整备场旁的南二环车渐渐少了,城市的喧嚣渐次安静下来,但整备场依旧是一片繁忙。春城的冬夜温度已逼近零下,一阵凉风袭来,吴彬奎打了一个哆嗦,他急忙搓搓手,以免手冻僵后无法灵活作业。此时,一辆机车结束了两天的旅程再次回到整备场,灯光下,吴彬奎抬起水杯喝了一大口,拿起手电又急匆匆地奔向机车,这是他今天整备的第51台车。“晚上不会犯困,反而觉得心里很宁静,干活特别踏实。”吴彬奎最喜欢在夜晚送走机车时的感觉,他说那一刻特有成就感。

记者 胡晓蓉 通讯员 岳芯如 文/图

 

责任编辑: 赵玮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