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官的最后一班岗
西盟佤族法官刘春林:只要法院需要,我随时回来
2018-03-09 02:56:16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最后一次调解

在西盟法院“江三木洛”调解室,刘春林与90后佤族法官助理艾共、任职13年人民陪审员的佤族女干部娜刚组成的诉前调解团队,分头对一对正在闹离婚的佤族小夫妻做调解。

这对小夫妻自由恋爱结婚4年,还有一个3岁的孩子,女方无法忍受男方酗酒、酒后打骂而起诉离婚。

刘春林仔细观察之后认为,两人一起出现在调解室,说明关系并没有那么僵,而男方恳请给个机会,表示一定会改过。于是,刘春林全程用佤语劝诫男方不要因酗酒毁了小家,并向他讲解相关法律法规。

因说的是佤语,现场采访的记者们一句也没听懂,不过,从小夫妻的神情变化大致可推断妻子开始是气恼的,丈夫是羞愧的,之后双方渐渐和气起来。随后,妻子表示愿意再给男方一次机会,两人回家看孩子去了。

最后一次帮教

2017年9月14日,西盟县森林公安局民警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现了一段仅有9秒的视频,画面显示两名男子抬着一条蟒蛇。随后,民警在该县力所乡南亢村找到视频拍摄地,遗憾的是,视频中的蟒蛇已经被村民岩某等人杀死并食用。经鉴定,确认岩某等人非法猎捕的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蟒蛇,价值11250元。

2月23日,西盟法院对两起非法杀害珍贵濒危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蟒蛇的案件作出一审宣判,9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元。

3月5日,上诉期至,被告人服判,刘春林对各被告再次做了思想教育工作。刘春林表示,9名被告人是少数民族,根据当地民风民俗和村民不懂法的现实等,法院做出了上述判决。在西盟,自然环境保护案件也并不多见。

“刘法官说的都是事实,真心服判。”岩某称,在当地蛇比较常见,大家害怕,想着人多就把蟒蛇打死,通过案件他知道了蟒蛇等保护动物不能杀,也希望森林公安等部门多多宣传,让村民们都清楚如何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

“我没有遗憾”

下班的时间到了,刘春林嘱咐法官助理刘江收好卷宗,他主审的案件已全部结案。“最后一班岗,不着急下班。”然后刘春林又整理一遍法袍、制服,收好办公桌,把自己平时的笔记、学习的书收到纸箱里。

走到审判大楼前,同事们早已等候在门口,大家依依不舍,顺着法院大楼长长的楼梯,和相送的同事一一握手告别。最后一个拥抱,眼泪已夺眶而出……

刘春林说,“34年的审判经历,我没有遗憾。”

法院院长的赞许

“江三木洛”是西盟家喻户晓、德高望重的佤族历史民族精神领袖,其一生正直、足智多谋,不仅教会了人们盖房子,好打抱不平,乐于帮助穷人,对许多是非曲直的事情能够公正公平地调解和处理,化解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赢得了认可。

西盟法院院长张宏斌说,“江三木洛”所体现出的公平、公正价值理念,正是西盟佤族的法文化发展历程,而与如今法院提倡的“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谋而合。张宏斌说,2017年6月,西盟法院成立了“江三木洛调解室”。法院将民族风俗与法治理念巧妙融合,不但提升执法办案公信力,又拉近了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在张宏斌看来,刘春林法官就是身边的“江三木洛”。在司法体制改革的浪潮推动下,西盟法院全体干警围绕“江三木洛、法治西盟”的理念,提出了以“良风良俗促审判”的工作思路,来进行诉讼服务,引领推进审判执行工作,推动民族法治文化建设。

在从事法院工作30多年的实践中,刘春林靠着对法院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忱,在平凡的立案信访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自己富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赞誉。

(记者 熊波 通讯员 杨帆 文 通讯员 赵赢 马丽莉 摄)

 

责任编辑: 罗宇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