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征在创作 受访者供图
以系列巨幅作品 完成“跨界”之旅
著名评论家程征“转型”画家
著名艺术评论家程征笔耕不辍,为“长安画派”理论研究及户县农民画走向全国付出了大量心血。这位被理论研究“延误”了数十年的画家,晚年绘出大量精妙之作,完成了对艺无止境的不懈追求。3月18日上午,君子如玉——程征艺术展将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展示一位博古通今的画家、一位为陕西美术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评论家,近十年来在探索中国画道路上交出的完美答卷。
时隔50年再提画笔总结艺术人生
传承长安画派再添光芒
从画家到理论家的路有多长?从理论家再折返回画家又经历了几多艰辛?程征教授用自己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人生,向世人展示了这条非同寻常的艺术道路。
与当下艺坛专注理论研究、或兼工绘画的评论家不同,程征教授钻一行、精一行。上世纪50年代,16岁的程征,考上西安美院附中,开始接受扎实的绘画基本功训练。当年这位怀揣艺术梦想的懵懂少年,未曾料想自己的艺术之路颇具戏剧性:他从美术史角度对长安画派进行着数十年的学术研究, 成为研究长安画派的重要专家,笔下文字承载着长安画派的一部活历史。晚年,他重拾画笔回归画家,是对继承、发扬长安画派的实践性拓展,为长安画派再添一道光芒。
华君武等专家竭力提携
年轻画家走上理论研究之路
1969年从西安美院毕业之后,程征被分配至咸阳地区文化机关专职美术研究与辅导。淳朴善良的他被农民画的纯天然、原生态所打动,与大量农民兄弟结为一生挚友,以一己之力辅导过千余名农民画家,在当地极具声望。年轻的程征靠着对艺术的执着信念,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将户县农民画推向全国,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力。
很快,程征被文化部相中,赴京编写农民画教材,这也是他从画家转型成为理论家的起点。年轻的他进入专家组之后,深得华君武、蒋齐生、李松涛等一批师长的赏识,编写出版了第一本书——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速写技法》,销量迄今已过百万册。也就是在那时,美术史家李松涛发现了程征扎实的文字功底及才华,鼓励他向理论方向发展,由此,他便开启了深耕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理论研究生涯。
从绘画科班转型理论研究,注定是一条艰辛之路。第一篇关于汉唐雕刻艺术的论文写了十三稿,直到著名作家李松涛点头称赞:“文章就要这样写。”才敢对外发表。从此,程征开启了笔耕艺术,纵论艺术的时代,在理论研究生涯中,他主编了《中国历代雕塑·秦始皇陵俑塑》《唐十八陵石刻》《长安中国画坛论集》《画家赵望云》《黄河彩陶》《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剪纸卷》等大量学术著作,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中国历代雕塑·秦始皇陵俑塑》获“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质奖;包括剪纸卷在内的《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在20多万种图书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最高奖项荣誉奖。
之所以被中宣部等国家相关部门选中主编这些著作,程征表示,也许是自己善于以美术家的眼光在风格形态学的立场上来做美术史论研究。这样的视角,使得自己拿出的书稿,在梳理学术脉络的同时,兼具美感。
退休之后游历数国
以悲悯情怀描绘民间百姓众生相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画家终将会回归画坛。68岁从西安美院退休之后,程征教授一头扎进画室,以画家的工作方式深耕于纸面,一刻不敢懈怠。他开始在印度等一些国家游历,他笔下的生灵跨越国界,他的视觉语言极具个性,他的绘画形式来源于诸多文化元素,并且是以中国水墨进行跨越国界的尝试与探索。
丈八巨幅《野象部落》花费5年时间完成,野象群仿若巍巍群山,独立于象群的印度小女孩生机勃勃,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中被一支妙笔展示得淋漓尽致。近六米的长卷《生涯》则以淡雅墨色、细腻笔触精准绘制了印度劳动女性的群像,各个阶层的印度女子似从绢中活生生地向观者走来,画家的表现张力、对于水墨的控制力,及对劳作者的悲悯情怀可见一斑。程征教授感慨道:“印度女性,婉转若莺,劳作时以头顶物 ,勤劳负重,不让须眉 ……”此类凝聚着画家真情实感的画卷,还有许多许多。
中国水墨氤氲千年流传至今,绘画环境与时代氛围发生巨变,如何坚守或开拓,改良或革新?身为理论家、画家,程征有着深刻的体会:“难道现代艺术进入中国,传统就得扔垃圾堆或进博物馆?进化论的逻辑无法用在艺术史当中,艺术史是群峰林立的历史。最关键的是,艺术一旦脱离了本民族的东西,一味仿制、模仿,在世界艺坛根本被人瞧不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程征庆幸年轻时代在学校里认真地练过“童子功”,就像真正上战场打过仗的士兵,不是徒造理论。其次,对中国古代美术、陕西现当代美术、民间美术的研究经历,积累了一笔丰厚的财富。在他看来:“艺术理论是艺术创作实践的一种哲学性升华,虽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相通的,但是,抽象的哲理很难替代情感性的画面技法,理论与技艺不可相互取代。” 记者 职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