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商
将联系妥善处理
随后,记者联系了包括最新上市的“哈罗”共享单车在内的3家车商,他们都表示会尽快与相关部门联系,妥善处理被城管归集的自己家的共享单车。
ofo相关负责人称,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尽快妥善处理此事。另外还将通过网格化管理及精细化运营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并支持各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
哈罗相关负责人表示,使用哈罗共享单车的市民比较多,他们目前仅在南屏步行街区域就配备了28辆能一次吞吐20辆共享单车的运维车辆全天调度。对于停车场里的车辆,他们也将积极与政府部门联系,与相关部门达成合作意向,规范合理地投放共享单车。
3家车企也都表示,希望市民文明出行,文明用车。摩拜的工作人员表示,将通过摩拜大数据的挖掘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与政府和社会共同为骑行创造更安全的道路条件。
思考
咋让它们走出“坟场”?
这并不是媒体第一次报道共享单车“坟场”,而这次让记者惊讶的是,它已从之前报道较多的偏僻郊区到了闹市。
自2016年12月第一辆共享单车落地昆明,共享单车数量飞速增长。到2017年8月,昆明有4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投放车辆约16.3万辆,人们问:昆明共享单车饱和了吗?
到2018年2月,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到了5家,投放车辆约24万辆,人们再次问:昆明共享单车饱和了吗?
君不见,人行道上共享单车叠罗汉,占了盲道占步道,人们走路绕来又绕去。在2月28日春城晚报的深度报道中,曾对市民针对共享单车占道的不满进行过报道,并就此进行了走访。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共享单车大量堆积的景象多出现在人群密度大的商业区、地铁站。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乱象,并非是投放过量的问题,而是共享单车的分布、调度的问题——各家都想抢占最佳区域,但又缺乏总体调度。
另一方面,骑行者的文明程度也是一大因素,可以停到停放区的车,有人就是不愿意多走两步,就停在非机动车道上或是步行道中央。
但是,躺到“坟场”里去,绝不该是共享单车的归宿,那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如何避免这种结局?这考验着相关部门与运营商的管理智慧,也考验着市民的文明程度。
目前,已经有政府部门在考虑与运营商在分布调度上进行联动管理,有运营商在不断加强对用户文明停车的引导和管理,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让共享单车走出“坟场”。
(记者 刘嘉 摄影报道 记者 高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