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洋农民 一颗车厘子撬动的人生
2018-03-24 08:19:39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水果摊前“车厘子!车厘子!”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当然了,这是云南人最热衷的水果之一。人们的追捧,让各地都加入了车厘子种植队伍中。

 而此时,玛献中(Faraz)已经在大理种植车厘子6年了。

 玛献中今年60岁,本是到安享晚年的年纪,可他正在大理的土里上挥汗种车厘子。 他总向别人这样自我介绍:“我出生在伊朗,现在是美国公民,中国是我的家。”

 TA说

 ●我不希望农民离乡弃土。

 ●众多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农民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大型农业公司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如果在某个地方有高素质的农民进行种植,就会有很好的农业经济发展。

 ●中国是在我生命旅程中停留最多的国家。

 1997年

 第一次到大理出差

 独蒜引起他注意

 1997年,在一家生鲜水果国际贸易公司负责亚洲业务的玛献中第一次到大理出差。在这里最先引起他注意的是大理独蒜。

“这里的海拔高低落差大,可以种植不同种类的水果。”做大理独蒜贸易的过程,也是了解大理自然地理环境的过程,他感到将来大理在农业方面会有很多机会。“我在香港地区从事生鲜水果国际贸易的经验,或许可以带到大理来。”

 玛献中供职的这家国际贸易公司,是国内第一个把大理独蒜出口到日本的公司,后来又出口到欧洲、澳大利亚。他们特别给大理独蒜命名为“Solo Garlic”。

“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有一些成功了,有一些失败了。” 玛献中在大理注册成立的公司,其中之一的目标,就是展示在大理地区从事农业的潜力。“重要的是,通过新的项目、新的种植,展示多样性种植方法的可能。”

 2003年

 在弥渡种植树莓

 气候不适应失败

 早在公司成立之前的1998年,玛献中就把黄柠檬引进大理种植,之后又在丽江试种黑莓、树莓。由于没有很好的品质控制和生产管理,栽种都失败了。

 没有相关科研院所的支持,玛献中就自己做农产品的种植研发。15年前,玛献中开始在弥渡的种植基地“大理松乐农场”试种牛油果树。10年前,他又与当地的老乡合作,开始种洋蓟。“洋蓟是地中海植物,要求干燥温暖的气候。大理太冷,没有成功”。

 2003年,公司在弥渡基地种植树莓。由于气候不适应,种了6年之后,淘汰了。2005年,公司与弥渡的村民合作,成功种植了60多亩黄柠檬。从那时起,年年有收成,大年可产柠檬50吨~60吨,小年可产柠檬20吨~30吨。销往昆明和省外。

 有了种植基地,玛献中又开始尝试新的产品。10多年前,他把西式奶酪介绍到中国,并尝试生产酸奶和奶酪。他花了两年的时间做市场测试,用本地水果生产出了风味独特的水果酸奶,在大理古城洋人街销售,树莓酸奶、柠檬酸奶深受游客喜爱。

 2012年

 经过多年精心培植

 车厘子早熟一个月

 玛献中在美国上了3所不同的大学,学习过化学工程和国际商务管理,教育背景对他在中国创业的帮助很大。

“刚开始来时,发现这里的人做事情很慢。我努力了解慢的原因,慢慢尝试让公司的节奏能适应大理本地做事情的方法。” 在大理生活的这些年,玛献中习惯了这里的文化氛围。

 2012年,玛献中在弥渡的基地种植车厘子。一开始就定了目标,种出北半球最早成熟的车厘子。 玛献中在种植车厘子的过程中采用了特殊的种植技术,经过多年时间的精心培植,今年首次达成了目标,种出了高品质、纯天然的北半球最早成熟的车厘子。

 弥渡基地的15000棵车厘子,目前树高在2米左右,共有瑞年(金车)、布鲁克斯、水晶、红灯、美早、黑珍珠、拉宾斯、早大等10多个品种,年产量在5吨~6吨。

 大理松乐农场种植负责人杨德宇说:“南半球车厘子的成熟季在9~10月份,北半球车厘子的成熟季在4~5月份。我们的车厘子2月底、3月初就成熟了,比别人早了至少一个月。到了4月中旬,山东、辽宁等地的大棚车厘子上市时,我们已经采摘结束。”今年国内进口车厘子的市场价在80元/公斤左右,松乐农场的车厘子售价都在200元/公斤以上,成都市场甚至卖到了400元~600元/公斤。

“我们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出口。我已经预测到,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安全、有营养、口感好的有机食物在中国会越来越受欢迎。我们是一家完全本土化的公司,除了我之外,所有的员工都是中国人。相比较从外国进口的水果而言,我们可以向国内市场提供好于进口产品的品质。” 玛献中说。

  人物简介

 20年前来到大理

 平时喜欢喝绿茶

 1999年玛献中全家迁到大理时,夫妻俩已有5个孩子,最大的11岁,最小的1岁。2003年,最小的孩子在大理出生,他认为自己是个大理人。

“20年前来到这里时,与本地朋友打交道,感觉很舒服。因为语言不通,刚开始时有交流障碍,成为朋友后,总能找到很好的交流方式。”玛献中说,“让大家开心的方法是相通的,并不一定靠语言来表达。”

 玛献中的妻子是智利国籍,6个孩子是美国、智利双重国籍。如今老大、老二已经在美国工作,老三在英国读书,老四在美国读书,老五在丽江做社区服务,今年也要去美国读书,就只在大理出生的老六还在家里。玛献中平均每个星期有3天的时间到弥渡的农场去上班,回到大理古城的家里就帮助小孩子辅导功课。

 玛献中一家平时喜欢喝大理本地的绿茶,伊朗茶只有在待客的时候才使用。他喜欢打乒乓球、跑步,有时到大理大学去踢球。 玛献中一家的日常饮食也是非常国际化的,中餐一半,西餐一半,意大利面、智利菜、伊朗菜、大理的饵丝米线等等都会换着吃。玛献中说:“我们是世界公民,到了哪里,就入乡随俗,把国际化的元素和当地的东西融合在一起。”

    (记者 秦蒙琳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杨茜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