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社会频道/ 社会热点
大脸枣馒头 豆沙青团子……人大网红菜是怎样炼成的?
2018-03-27 14:58:1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至:

  小龙虾饭:30只剥好的龙虾尾,麻辣、咖喱、十三香3种口味,连煎蛋都是爱你的形状。

重阳糕:3元就能买到一大块软软糯糯、满满豆沙葡萄干的重阳糕。

打造“网红”还要靠专业团队“包装”

从人大食堂推出的校庆月饼到清明节青团,策划方案上都离不开一个名字——宋大我。宋大我是后勤集团总经理,也是“网红”食品的总策划。从“如何做出一道好菜”到“如何包装”再到“如何宣传”,他都不在话下,有的老师说他“浪费了一身才华”,他说“这是化作春泥更护花”。“你觉得大学食堂不同于其他食堂的地方在哪儿?一定是文化表达,学生千里来求学,吃点好的,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情感的共鸣。”

于是有了“晓枫未赤栆先红”包装的月饼;有了“金榜题名”包装的猪手年货套装;有了即将推出的“千里荠”为名的荠菜鲜肉馅青团。

当然,宋大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人大的美食设计与传播恰恰借助了这座顶级综合学府的“专业力量”:食堂对学生们做的菜谱问卷调查,由统计学院的师生进行大数据处理,筛选出最有用的信息;好的食品出锅后,包装就交给艺术学院;涉及到新媒体宣传,新闻学院的学生是不二之选。“同学们的参与既是锻炼,也加深了对学校后勤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宋大我说。

“打造网红,不仅要有真材实料,还要有情感表达,才能让同学们有食欲”,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二学生郝左闪告诉北青报记者,每次在推出一期新“网红”前,宋大我总是带着团队先“见模特”,所谓模特,就是一道道做好的菜,“先观察其形状色泽,再了解其食材、制作方法,然后拍照,最后品尝”,这样才能设计出更高质量的文案。

观点

吃食堂变成了一种期待

“我已经好久没订过外卖了。”2015级劳动人事学院的何颜良告诉北青报记者,既然食堂吃得放心,口味不逊于外边餐馆,且物美价廉,为什么不在食堂买饭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欢则感慨地说,每天叫醒她的不是闹钟,而是西区食堂的早餐,“豆面丸子汤的味道一点都不比护国寺小吃差”。

“吃着吃着,泪不由自主地掉下来。”一位老校友在微博这样写道,学校食堂给了她太多期待。

“错过了月饼、错过了大馒头、错过了重阳糕,如今又要错过青团了”,很多网友在“温馨人大”公号后台留言说,希望人大食堂能出一些“网红派共享版”,对于没有饭卡的外校人员来说,也是一种福利,不然人家的食堂永远都是“人家的食堂”,心里惦记着却永远吃不到。

责任编辑: 赵玮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