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时许,摊贩们开始占地出摊。
每天凌晨4点多,是这个城市沉睡最香的时候,昆明巡津街市第一人民医院对面的盘龙江边,却已经嘈杂起来。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呢?以前,老昆明人把这里称为“云津夜市”。如今,在凌晨4点多到7点多,这个所谓的“夜市”对现代昆明人而言,显得更加神秘,许多人把它叫“早市”。这里究竟卖什么东西?买卖者又是什么人?近日,本报记者探访了这个早醒的市场。
历史档案
曾经繁荣的云津夜市
市一院对面人行道这个早市并不是这几年才兴起的,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那时候我们所熟知的得胜桥叫做云津桥,附近一带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不过随着时间的逝去,很多昆明人都已经忘记了云津夜市。
据史料记载,云津夜市自元代至晚清这六七百年间都是非常繁荣的,那时的安宁、晋宁等地是昆明的粮仓,从滇池进来的木船载满各种农副产品,经运粮河到达现在的得胜桥(古称云津桥)一带。云津桥、巡津街、罗丈村成为商贩落脚的地方,大量货物涌入,直接带动了商业发展,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中转航运码头,用现在的话来说相当于CBD商圈。每当夜幕降临,云津夜市便灯火通明,人潮涌动,热闹之极。林立的茶馆酒楼里人声鼎沸,挑着担子的摊贩沿路吆喝,雕龙画凤的小窗里飘出优美的乐声,这便是著名的昆明明清八景之一的云津夜市。清咸丰年间,昆明画家张士廉仿照西湖“十景图”,给昆明也画了一套“八景图”,该八景为:滇池夜月、云津夜市、螺峰叠翠、商山樵唱、龙泉古梅、官渡渔灯、灞桥烟柳、蚩山倒影。对普通昆明市民来说,云津夜市可以算得上是最接近平民生活的一景。
专家说法
已经演变为旧货市场
昆明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风之末端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现在的这个早市已经不能说是原来的“云津夜市”了,整个早市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旧货交易市场。从市场的交易方式来看,比较贴近“鬼市”的风格,但是售卖的商品又是旧货交易市场里的商品。只不过摆摊的地方是古时候的“云津夜市”而已。整个市场天不亮就开始交易,这个时间天比较黑,货并不能完全看清楚,其中有些摊主有可能会以次充好售卖假货,而在8点前,整个市场又会散场来看,明显是为了逃避城管和警察的监管,严格来说整个市场已经演变成了二手货交易市场。如果将来有条件,政府其实可以参考巴黎的跳蚤市场引摊入市,给旧货交易找个地方,又不妨碍城市管理,还可以让旧物流通;再者恢复云津夜市,作为城市的一个历史文化亮点工程,让云津夜市重放光彩。
哼着小曲的卖货人
20元卖出半导体收音机
凌晨4点30分左右,周伟(化名)穿好冲锋衣,挎上一个仿冒的古驰挎包,哼着小曲,提着两个袋子打开了出租屋的门,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岁的手机揣在裤兜里,用扬声器反复播放着最近挺流行的《空空如也》。
这几天昆明早晚温差仍然很大,被冷风一吹,周伟禁不住打了个冷颤,接着又打了个喷嚏,然后他顺着东寺街一路东行,10分钟后拐进后新街。
4点40分左右,巡津早市醒了。昏黄的路灯下,已有不少手电筒光束在跳动,斑驳的人影在闪烁的灯柱间穿梭。
周伟今年43岁,宣威人,在这里摆摊已经4年了。白天他骑着电单车到处收旧货,然后挑选出比较有意思的小玩意拿到早市上卖,“这里卖不起价,但能赚一点是一点,小孩要读中学了,多给她攒点学费。”
“摆摊几年大家都熟识了,谁来得早,就会用手提袋、塑料袋帮占位置。”果然,一路打着招呼往里走了20多米,周伟来到他常摆摊的位置,面前摆着一大个包,“是老李家帮占的位置,这里面是他带来的另一批货。”周伟指了指距离他3米远的一个摊主说道。
“就这样把包丢在一旁,不怕被人偷吗?”“一般不会的,来这里的是常客,摆摊的和来淘宝的大家彼此熟悉,没人会拿别人的东西。”面对记者的提问,周伟一边说着话,一边熟练地将一个探照灯戴在头上。
渐渐的,早市上人越来越多,有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有穿马甲的摊主、有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在附近工作的保安……淘宝者们打亮手电筒,或蹲或站,对货物评头论足:“唉!这个雕得不错,可惜不完整。”“那个表是仿造的吧!针还不会走,20元卖不?”
早市的交易火爆, 周伟在半小时内卖出了两样“宝贝”,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的半导体收音机,品相较差,但还能收听,20元就卖掉了;另一个是算盘,品相不错,是他在大板桥收来的,卖了30元……这让周伟很满意。
7点半左右,人渐渐散去,今天的生意不错,周伟本来装得满满当当的袋子瘪了一半。他乐呵呵地提着袋子,“今天赚了200多元,不错,晚上一定要喝一口庆祝下。”
打着电筒的买家
在这里淘宝贝 坚持了3年
早市上的货出自废品收购站和农村,当然也会有一些摊主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拿到这里来卖。衣服、裤子、箱包、工具、玉石、书籍、字画、皮具、古玩、药品、袋装食品、蔬菜、水果、电子产品、锅碗瓢盆等应有尽有。最便宜的旧衣服1元一件,而贵的古玩喊价到几万元。
来逛早市的人一开始寥寥几人,快到6点时,人越来越多,人行道上人影绰绰,昆明腔、官渡腔、红河话、上海话等夹杂其中,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偶尔还会蹦出两句普通话来。
记者运气还算不错,在一个摊位上淘到了一个正品二手五星火机,才花了20元。从使用痕迹上看,应该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个淘到的火机品相虽说一般,但加了油后依然能正常使用,以后放在家里就当个念想。
王丹(化名)是早市的熟客了,自从3年前知道这里后,每周要来两三次。5点左右到达早市的他,也穿了件冲锋衣,背着双肩包,挎着腰包,拿着个手电筒,不停在早市上来回逛,不一会儿就在一个摊位前停下脚步——他看上了个老物件,一个布制的四方医疗挎包,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打开这个医疗挎包,他颇为失望,外观看着还马马虎虎,但是里面丢失了一个隔层,包盖和包的内层已经露出了纸板。“这个多少钱?”“50元。”“品相太差了,还没有隔层,20元吧。”“开张生意30元拿走,不能再低了。”一番讨价还价后,王丹最终买下了这个医疗挎包,然后把它放进了双肩包里。他告诉记者,他的衣服和两个包都各有用途,双肩包是用来装一些较大的物件,腰包用来装钱和香烟,至于冲锋衣,因为口袋多,比较好装一些淘来的小物件。
王丹说,他曾经花15块钱淘到了一支派克金笔,笔尖22K金,后来这支钢笔估价1000元以上。在这里混的时间长了,也就知道早市上的货有一些出自废品收购站,而一些不是正道来的东西,没有成本,卖掉就赚钱。像他这样混在早市的识货人不在少数,甚至出现了一些倒爷,这些人到早市淘到了好东西后,又拿出去卖。
“其实我也是这几年才喜欢到这里淘宝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便有了收藏上世纪40年代物品的想法,听朋友说过这个地方。因为跟真正的收藏家相比,我没有这个经济条件。我收藏的物品有美军飞虎队遗留的物品、像章这类东西。一般每个摊我都会去淘淘,像今天的这个医疗挎包就在我的收藏之列,这些东西有一定年头,但不是文物,如果要自己到处去跑去找的话,费时又费力,所以这才坚持来了3年。”王丹如是说。
奇怪的“早市规矩”
看货不问货来源
记者在早市看到,有些交易令人颇为费解,这类交易在记者蹲点期间就出现过2次,买卖双方神神秘秘窃窃私语,双方都是面朝盘龙江,背对摊上的货物,一旦确定交易则立马付现。记者本想走过去看看,不过交易双方都十分警惕,发现记者靠近就立即散开,而记者在询问摊主时,摊主显得极为不耐烦。
一旁的摊主老李说,其实现在昆明的这个早市颇有点“鬼市”的味道,如北京的潘家园、大柳树等都是国内比较有名的“鬼市”。
何为“鬼市”?记者查阅资料,唐朝的郑熊在《番禺杂记》中写道:“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说白了就是以售卖估衣为主,其他货物鱼目混珠,既有来路不正,也有珍奇物品,更有假货蒙人,所以人们把这样的夜市称为“鬼市”。
老李笑着说:“刚才骂你的这人你也不能怪他,要怪就怪你自己不懂规矩。凡在这里买东西的人都知道,看货不问货,不能问哪儿来的?哪儿得的?看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两清以后转身调头就可以不认账。打眼不打眼是你自己的本事,看好以后再讨价还价。”
老李继续笑着聊,曾经有人在这里用200元买到一块玉佩,经过专业机构鉴定是老坑玉,值两万多元呢!不过现在想淘到宝贝难度就大了,西贝货(假货)太多,就算眼光毒辣也可能看走眼。相比外面,早市上的东西真的很便宜,这里好多货来路不明,只能贱卖。在早市淘宝还有另外一个规矩——假如你看中一件东西,别人正拿着看时,你不能问价,也不能抢过来看,必须要等人家放下后,确定不要了,你才能询问。
实在的消费群体
重要的是实用和价格
从记者连续两周的蹲守来看,来早市的摊主和买主很大一部分都是低收入人群。其中有一位老奶奶给记者的印象特别深,她每天凌晨4点多都会准时出现,她都是来买药品或是一些补品(花旗参之类的),好几次记者看到老奶奶买的是过期药,再三提醒她,而老奶奶则不以为然地说,“才过期一两个月,又不是不能吃,再说啦,我呢退休工资就这么点,到药店买来吃,么吃饭咋个整”。
大部分人购买的商品多集中在衣裤鞋帽和食品上,这些东西在他们看来,款式不重要,新不新鲜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用和价格,你完全想象不到,喊价10元一件的衣裤,来购买的人会为了一件衣服一条裤子还价到2元吗?在我们已经习惯手机支付、网络购物的年代,却还有很多人既不会用也没有能力用。
王大爷说:“我哈哈在这点晨练,这个早市还是有点年头啦,一般来这里买东西呢人收入都不高,这些人在这点买东西也就是图个实惠。”
原始的交易方式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个三星手机多少钱?”马宇(化名)蹲下问摊主。他按下手机开关键,屏幕一片漆黑。“没电了,300元拿走。”马宇打开手机后盖,仔细查看,又从包里掏出充电宝,数据线插入手机后,屏幕依旧。“这个手机是2013年产的,充电口和电池都不行了,我只能给到100元。”摊主听完没说话,他便站起身要走,“再加点!”“我只能出到这个价。”“算了算了,开张生意拿走吧。”说着马宇把手机装在包里,递给摊主100元。
现如今,POS机、微信、支付宝等交易方式已经很普及了,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全流程无人仓和无人配送货车等科技元素环绕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但这些交易方式很难在早市上看见。早市里的物品没有标价,都是摊主喊价买家还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马宇说,这种交易方式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在早市里基本所有交易都是现金,现金在这里是硬通货,买家不问东西的来路,买卖一旦成交结束后,概不退换。
7点40分,摊主们都匆匆收摊、装货准备离开早市,而买家也渐渐散去,一位摊主在离开前告诉记者,这个点如果不走,遇到城管就麻烦了,两头一堵,什么都没了,何况白天摆摊影响市容市貌。随着天色放亮,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人行道上早起的上班族、上学的学生、早锻炼的人越发多了,整个昆明苏醒了,而巡津早市则又沉沉睡去,这里,成为黑夜与白天,现代与过往中,一种消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