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爱花?赏花,嗅花,插花都不算啥,唯有云南人,爱到把花吃到肚里才算数。四五月份,漫山的粉黛开始渐渐谢幕,不舍花期已落的少数民族阿哥阿妹们在谷雨过后就匆匆背上竹篓寻花去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食花谱,他们遵循着自己的传统文化用不同烹调方法让花在碗碟间再次盛放。
哈尼族
很久以前,哈尼族在大迁徙中过着动荡不安的日子,全族面临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为了保全大家的性命,有一个叫遮努的年轻人跑到原始森林中尝百草,他把植物分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两种。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哈尼族的人民就是靠着遮努的经验和这些野菜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从此,对花的认识、采集和食用成了哈尼族饮食的一大特色,并形成了以吃芭蕉花为特征的哈尼族食花文化。
纳西族
居住在云南西北部丽江一带的纳西族,有着悠久的食花文化,在闻名于世的《东巴经》中就描述了纳西先民对自然界的认知是从花开始的。在满山遍野山花烂漫时,纳西先民通过观察牛、羊吃花的现象总结出:开白花的植物不仅可以吃,还很有营养;开绿花的植物是有毒的;开红花的植物是能用来医治病痛的。
景颇族
景颇族的婚丧嫁娶、节日歌舞等各种仪式,都是食花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时至今日,景颇族的婚礼中仍保留有采集植物和过草桥的风俗。而一年一度的春季"采花节",更是景颇族男女青年交流感情,求婚择偶的好机会;甚至在景颇族过"新米节"时,也还保留有在盛新米的背篓周围插上几株鲜花的传统。
拉祜族
拉祜族的食用花卉知识是凭借其祖先对自然的认识,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在山寨的后山上,建盖有祭祀用的祖先庙,在庙中的祭桩上,供奉着用纸剪的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能够食用的植物的花和与人类生存有关的花,比如谷子花、包谷花、南瓜花以及太阳花、月亮花,甚至于各种各样象征性的花。这个以花为生的民族,花不仅是菜中佳肴,还是他们生命的象征。
佤族、基诺族
傣族、佤族、基诺族都有吃"黄饭"的传统。春耕大忙前的"黄饭节"是一个重大节日,先用晒干的染饭花的花序熬成汁液,然后将糯米放在里面泡几个小时后滤去水分,再放在木甑里蒸熟,金黄色香喷喷的"黄饭"就做成了。这些金黄色的米饭还常用于宗教、节日庆典、祭祀供奉之用。
傣族手抓饭
傣族
傣家人的花菜,讲求的是自然风味,色香俱全,偏重于菜的外观色泽,因此,当我们围住丰富的花菜,仿佛面对浓缩了的春天花园,傣家花菜谱中有木棉花炒酱豆米,有小百花酸腌菜汤,有凉拌棠梨花,有辣酱凉拌生食大白花,有水煮芭蕉花,有山茶花糯米粥,有鸡蛋炖仙人掌花……可以说是最为独特而华丽的宴席了。
白族
白族,最爱花花草草。鹤庆马耳山乡白族花食节的花食,别具特色。传说,旧历五月初五,是白族花神娜枝的生日。家家户户倾巢出动,载歌载舞,游山游村采摘百花百草制药。还要制作以花卉为主料的花食共餐,祭祀花神。花食节吃的传统花食有:花馅包子、花馒头、花粥、花粉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