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跑马坪乡拉马底集中安置点,一排排赋有彝族民居特色的房屋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走在安置点内宽阔整洁的道路上,让人有身在城市小区之感。在安置点的中心位置,施工队正热火朝天地修建公共厕所,集中安置户杨日都正在施工队内打零工。
“现在生活慢慢变好了,安置点内交通方便,住得卫生舒适,最重要的打工的机会多了,能找到几个钱了。”杨日都说起搬家后的变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今年47岁的杨日都原来住在跑马坪乡边远偏僻的沙力坪村委会2村,上有81岁的老父,下有正在河南、四川读大学的儿女。远离城镇、交通不便,巨额的学费让本就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入不敷出。在宁蒗脱贫攻坚的精准识别中,他家被列入了跑马坪乡易地搬迁进城安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8月搬到了安置点后,他和妻子两人在安置划分的3亩生产用地里种了玉米、洋芋,在自家的林地种了些中药材,他还经常在家门口找些打零工的活来干,家里的日子慢慢好起来。
“跑马坪乡拉马底集中安置点是县里规划的6个乡镇集中安置点之一。”跑马坪乡政府办公室秘书木丽生告诉记者,拉马底集中安置点占地210亩,共安置了跑马坪乡3个村委会的50户建档立卡户,同时在安置点配套建设了活动中心、篮球场、公共厕所。
有家还有业,为了让安置点的贫困户能够安心居住,跑马坪乡政府还为安置户每户配备了3亩的生产用地。同时,利用安置点的集体用地引导安置户发展花椒产业,并与人社部门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对集中安置的搬迁群众进行技能培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劳动技能。
易地扶贫搬迁,搬迁是手段,扶贫是目的。如果仅仅是换了个地方居住,生活方式没有“现代化”,经济来源没有“活水”,那么就不是成功的易地扶贫搬迁。在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中,宁蒗县进行了以进城安置为主攻方向,进村安置投亲靠友插花安置为补充的实践探索和模式创新,走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相融合,一边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乡村振兴,一边彻底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条新路子。
“去年县里在全县财政收入只有2个亿的情况下,投入2.1亿元,将山区群众向经济要素集聚功能强、创业就业机会多、人口承载容量大的县城和乡镇进行集中安置。”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吴红武语重心长地说,截至目前,全县已建设了8个集中安置点,其中乡镇6个,安置了建档立卡户168户320人,县城2个,县城安置点之一的小康家园一期即将完工,可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542户2343人。
宁蒗新县城易地搬迁安置点小康家园一期位于新县城的中心地段,左边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右边是中医院,对面是菜市场,是宁蒗新县城最好的地段。记者现场目击,安置房内地面全是水泥清光,水电入户,墙面上漆,甚至连灶台也垒砌好了。
“安置户对住房啥也别管,只需拎包入住。”吴红武说,不仅如此,宁蒗县还对搬迁贫困户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2053人次,同时,组织搬迁户参加县内外企业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有2100余人实现外出务工,做到了贫困户至少每户有一人能稳定就业。此外,还安排了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用于保障搬迁安置户就业。
云报客户端记者 和茜 李秀春 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