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老夫妇闹离婚 双语法官进村审理
2018-05-10 08:03:37   来源:昆明日报
分享至:

  昆明市寻甸县鸡街村委会大院的篮球场上,一场特殊的庭审正在进行,因不在一起生活,身患残疾又腿脚不便的彝族妇女张大妈便向法院起诉,要和老伴离婚。近日,寻甸县人民法院柯渡法庭的法官们驱车30公里到鸡街镇,开庭审理了该案。由于张大妈听不懂汉语,法官及助理便进行双语审判。

  一到鸡街村委会,法官们就赶紧布置法庭,挂好法徽,拉紧条幅,摆好桌椅,放上标牌,为来旁听的群众布好条凳。14时,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现在开庭。”

  张大妈与前夫育有一子一女,两个孩子都已成年,因为想找个老伴,2016年,经人介绍,与李大爹结婚了。结婚一个月后,李大爹便回到了自己的家,随后外出打工,再没和张大妈一起生活。为此,张大妈向寻甸县法院起诉要求与李大爹离婚,要求李大爹赔偿1万元。庭审中,法官耐心倾听了原被告双方的诉求和理由。经过庭前、庭中调解,张大妈放弃赔偿诉求,双方最终调解离婚。

  庭审结束后,法官抓住以案释法良机,向30余名参加旁听的村民宣讲《婚姻法》,并发放了宣传资料。

  云南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在民族地区法院,使用民族语言开庭审理、调解案件平均约占结案总数的8%以上。过去,寻甸县法院没有彝族法官,而部分彝族群众在诉讼实践中又难以用汉语流畅表达,彝汉双语审判人才的断档与匮乏成为司法为民的瓶颈。为打破瓶颈,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诉讼需求,寻甸法院以派出法庭为实践平台,把双语人才培养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近年来,双语法官需求缺口较大与人才存量较少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云南法院。云南各级法院创新思路,采用订单培养、特殊司考、推行法院之间点对点交互式帮扶培养模式,不断加强双语法官队伍建设。2009年以来,通过少数民族法官培养计划定向招录进入云南民族大学的百余名学生,已有143名招录进入法院,有的已进入员额法官行列。目前,云南法院双语法官有559人,占到入额法官人数的13.94%。

    昆明日报记者 蔡靖妮

责任编辑: 王胤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