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外办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服务南博—— 不忘老朋友 结交新朋友
2018-05-23 07:55:26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今年南博会暨昆交会期间,将首次举办中国—南亚合作论坛,将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机制性建设和地方政府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地区包容性发展。”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自2013年首届南博会以来,每年有来自3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政要、省部级官员、驻华大使、总领事等外宾参加南博会暨昆交会开幕式,参与者共计1987人次。省外办服务南博会的工作不断深入推进。

“谁让我们站在开放前沿,谁让我们爱云南、爱南博,爱得如此深沉。”外事工作者的这番话透出的是对南博会的深厚感情。

这份感情不是说在嘴上的,而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要坚持“不忘老朋友,结交新朋友”,根据对方职务高低、与我方外交关系的亲疏远近,妥善做好每位嘉宾的接待安排,其中的每项工作都看似轻松,实际很繁复。

繁复的流程之外,还有“连轴转”的高压。对外事工作者而言,南博会早早地启动了,越临近开幕压力越大,挑灯夜战、冷水洗脸,那是常事儿。

“如果今天是南博会暨昆交会开幕式,那么此前一天晚上能睡觉,就一定是奢望。”打开记忆的匣子,与南博会暨昆交会相伴25年的省外办副主任马俊说,他们和普通人度过展会的方式不太一样。

从25年前跟随处室领导参与展会开幕式组织、筹备双边会见,到如今的每一年展会观看开幕式演练、确认流程、查看开幕式现场嘉宾站位标记图……所有这些,已经成为马俊参与南博会的固定动作。

南博会暨昆交会开幕当天,清晨5点,马俊就会洗漱,然后吃早餐。

“除了早餐,全天内是否还能吃到下一顿饭、何时能吃上,没有人知道答案。”马俊说,这顿早饭的吃法上也有讲究——

为了尽量避免去卫生间,不能喝太多水;

在短暂的进餐时间内,为了抵抗饥饿感,要强迫自己吃下很多碳水化合物。全天,跟随巡馆、进行礼宾、安排车辆、不停转场……参与其中,还要永远快人一步;

这些,让马俊对于南博会暨昆交会的感情如此复杂,也让他们之间的故事如此特别。

在云南外事工作者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如何能扛住高压,如何能完成这样的任务。”这是每年南博会暨昆交会后,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张芸都会发出的感慨。

“我们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满足外媒采访团组中的一切采访需求。”这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新闻处副处长许小倩的感叹。

在高压中工作,挑战不可能。他们经历过当天晚上有欢迎晚宴,客情信息一直无法到位,当天凌晨3点睡下,6点起床后,深感任务无法完成的抱头痛哭;也有擦干泪水,和团队协力,在任务截止时间前,交出完美答卷的欢呼雀跃。

满足、协调一切外宾外媒记者合理或者“任性”的要求,用自信的姿态,借展会的平台,将云南的对外开放展现给世界看,这是云南外事工作者天生的职责和使命。他们经历过以5至6人的团队,服务数百人规模的外方代表团的马不停蹄;也拥有面对西方媒体记者质疑采访行程事先预设,邀请其随机走进香格里拉民众家中采访的灵活应变和自信底气。

他们说,南博会暨昆交会的外事工作,战线长、条件苦、后续繁。但他们也说,最幸福的事是在一天疲惫后,夜深人静时回想全天的外事安排滴水不漏、丝丝入扣,那份小小的喜悦和自得。

他们说,展会的外事工作任务一年比一年重,每年都在向新的极限和记录发起挑战。但他们也说,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发出的邀请函越来越多,前来参会的重要外宾从2014年的431人次升至2016年时的538人次,采访团组中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记者比例也高达9成。

他们说,展会规模不断扩大,客情千变万化。但他们也说,周边国家的朋友回应愈加积极,热情日益高涨,展会从云南自己的事,已经变成了国际友人共同的事。南亚朋友们不远万里,将沙滩、棕榈树运到场馆,只为给大山深处的云南人带来有着海洋气息的“诗和远方”。

随着今年南博会暨昆交会的临近,这群为爱云南爱南博而工作的人们将在熬夜、纠结、欢呼、雀跃中继续他们的南博故事。

记者 韩成圆

 

责任编辑: 杨倩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