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学习 发展砂仁产业 清理魔芋
“2016年8月,我报名参加了村干部学历教育,现在我已经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耿马镇菜籽地村党总支书记普新明高兴地谈了自己的收获。
村组干部是农村宝贵的人才资源,临沧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全省的统一规划,全市将让更多的村干部重返课堂,为农村基层培养一批政治强、素质高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使每个村都有一个“领头雁群”。
新思路敞开校门 构建贴近基层干部的办学路径
“每年集中参加面授,由老师面对面进行辅导,平时利用业余时间看看书、在远程教育平台上选学,既掌握新知识,又不耽误工作。”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糯掌村委会副主任赵志锋说。
沧源是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3.4%,截至2016年,全县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村干部仅有99人。目前,93个村(社区)符合条件的206名村干部全部报名参加了“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2016年村“两委”换届后,临沧市对全市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经历、学历、年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和分析研究,决定全面改善村干部学历结构。2016年8月,临沧市委与云南开放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办学计划、办学规模、办学方式等,全面启动了此项工作。
招生对象覆盖具有初中、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及以上学历的村(社区)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等优秀人才。实行免试注册入学,学籍8年有效,最短学习年限2.5年,修完规定76个学分,可获得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毕业证书,属国民教育系列,享受同等学历待遇。目前该市共注册入学2361人,计划到2020年,全市村(社区)干部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80%以上。
“参加村干部学历教育,费用大部分由国家承担,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经过学习,我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2016年3月,我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牵头成立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80多户社员户均增收4000元。”凤庆县洛党镇和德村委会主任杨祖礼表示。
凤庆县共有村“两委”班子成员752人,其中244人参加了“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已毕业115人,毕业率达到92%,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由20%提高到52.5%。
在学费上,采取“项目补助一点、学校减免一点、财政解决一点、学员出一点”的办法,优化了“三农”扶持资金的投入方式,推动了资金项目投向农村发展最急需、最迫切的领域。学员完成全部学业,除学校减免部分外,共需费用8000元,其中6500元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予以补贴,县区财政承担1000元/人,学员个人仅需承担500元/人。学员承担部分待完成全部学业、取得学历证书后由县区财政予以返还。
同时,充分整合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和已建成的936个“党建书架”,在村组活动场所开展日常学习,实现了基层组织阵地“建管用”有机融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新机制遴选学员 培养储备一大批村组后备人才
熊光健是镇康县凤尾镇芦子园村小落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他于2016年参加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学习互联网知识及种植、养殖等技术,带领群众种植“扎露青”青菜400亩,户均养殖生态猪25头、蜜蜂20窝,预计产生利润160万元,成为一名村级后备干部。在村“两委”换届中,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临沧,类似的事例并不少见。
“没想到我都快40岁了还能读书,如果不是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我想都不敢想。我选的课程大多与农村工作有关,现在已经修完全部课程,获得大专学历。”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芒洪乡芒洪村党总支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李扎克高兴地说。2017年,他被选拔为芒洪乡宣传委员,从村干部提拔成一名科级干部。
村(社区)干部通过学习获得毕业证,为进入村级班子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具备参加定向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事业人员的条件,为那些农业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但学历层次较低的村干部开辟新出路,避免优秀村干部因为学历被卡在门外。2016年以来,全市275名村副职学员成为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518名后备干部学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
苏其华在云县晓街乡松坡村任职长达23年,先后担任村委会副主任、主任、党组织书记,通过学历提升计划,他获得了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大专学历,2016年,他通过村干部选拔考试,考录为晓街乡副乡长。
按照“个人自愿、群众认可、组织推荐、学校审批”的原则,村(社区)党组织、乡(镇)党委、县(区)委组织部层层审核把关,挑选出综合素质好、思想觉悟高、肯为农村发展、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的优秀农村人才,由云南开放大学确定人选,优先让想学、真学、能干的人实现“智力脱贫”。学员的遴选过程,也是村组后备干部的考察过程,按照每个村重点培养2至3名村干部后备人选,每个村民小组至少有1名村组干部后备人选的标准,全市已建库储备村组后备干部13801名。
永德县把村民小组干部、团支部书记、优秀青年也纳入学历提升计划,目前就读学员566人,其中村干部244名,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82名,其他各类组织负责人240名,储备了丰富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资源。
新框架设置专业 培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头人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采取“理论+实用技术”的方式,开设烤烟、甘蔗等特色技能课程,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勐勐镇彝家村党总支书记王顺斌说:“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拿文凭,而是要掌握脱贫攻坚的真本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建成产业基地196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万元,创建党员产业示范基地150亩。
“发挥办学特色和优势,聚焦决战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云南开放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办学服务。”永德县职教中心主任李荣华说,“在课程设置上订单化,在教育内容上专业化,在教学方式上常态化,村干部利用业余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开办农村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法律事务(基层法制建设方向)等专业,推行“菜单式”点学,加大实用技能和实践环节的比重,确保学习内容实用管用,深受学员欢迎。实行弹性学分制,由学员根据农村工作需要自主选题实践,学员在脱贫攻坚、矛盾纠纷调解、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取得的实绩,可转化为学分。学员从课堂直接走入生产实践,学习的过程就是发展产业、带头致富的过程。
段国成是镇康县勐堆乡蟒蛇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大专学历教育两年。他在咖啡地里套种香芋,第一年就获得了成功。目前,全村发展“咖啡+香芋”套种680亩、甘蔗4360亩、咖啡1200亩、茶叶2000亩,发展土鸡林下养殖社员85户,年出栏土鸡15万羽。更可贵的是,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几乎都是产业大户和致富能手,形成了“领头雁群”。
永德县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合教学模式,每个村派一名骨干到办学点参加辅导,县职教中心辅导团队巡回到乡镇进行集中辅导,以村为单位由学习骨干组织日常学习,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同时,临沧市将边境村武装干事纳入学历提升计划范围,镇康、耿马、沧源三个边境县共招收了23名边境村武装干事学员,着力建设高素质边境维稳基层干部队伍,巩固了“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守边戍边机制。
记者 李春林 谢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