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湿地
水质向好 生态改善
通过科学治理、综合施策,滇池流域水环境、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状况显著改善,水质企稳向好。吴朝阳介绍,2017年全年滇池全湖水质类别继续为Ⅴ类。滇池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全湖由重度水华向中度和轻度过渡。今年一季度,滇池草海水质类别为Ⅳ类,滇池外海水质类别为Ⅳ类。与去年同期比较,外海水质类别由Ⅴ类上升为Ⅳ类。
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水生植物种类达到280种,鱼类达到23种,鸟类达到138种,濒临灭绝的国家珍稀鸟类彩鹮及白眉鸭在滇池出现。
此外,随着滇池水质的不断改善,近年来,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世界龙舟锦标赛、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等越来越多高规格的体育赛事纷纷登录昆明,在滇池湖畔展开一场场精彩的竞技。
三年攻坚 持续发力
滇池清,昆明兴。滇池治理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据介绍,为了让滇池水更清,昆明市出台了《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按照《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昆明市将实施市级滇池治理重点项目64个,计划投资75.99亿元;实施区级重点项目147个,计划投资65.203亿元。
据悉,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采取控制城市面源和雨季合流污染、治理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沟渠、完善流域截污治污系统、优化流域健康水循环、提升湿地生态环境效能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滇池水质目标与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2018年滇池草海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滇池外海全年水质达到Ⅴ类。2019年滇池草海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Ⅴ类。2020年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均稳定达到Ⅳ类。
吴朝阳表示,要把“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理念贯穿到今后的工作中,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做好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完善污染物控制体系,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恢复流域生态功能等方面工作,推进滇池保护治理 “三年工作”行动目标任务,努力把滇池打造成生态之湖、景观之湖,人文之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