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他们在寂静山林中奔走!保山昌宁一家三代的电影人生
2018-06-01 10:44:48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从8.75毫米胶片放映机到可以存储20部电影的数码放映机,从赶着骡子进山到骑上摩托车巡回放映,昌宁翁堵的李尚廷一家祖孙三代,扎根在山乡巡回放映电影40多年,为山区百姓送去了知识信息,也送去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兄弟两骑着摩托进山放电影

兄弟两骑着摩托进山放电影2

 

爷爷李尚廷:赶着骡子进山放电影

保山市昌宁县翁堵镇是昌宁县城以南的一个偏远乡镇,今年89岁的李尚廷家住翁堵镇立桂村蕨坝村民小组,1972年,刚从部队退伍回来的他,被公社推举为昌宁县第一批山区电影放映员,走村串寨一干就是22年。

李尚廷在演示胶片放映机的操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区缺乏条件,看场电影都是一种奢望。”李尚廷说,那时,只要听说哪里有露天电影放,山里人哪怕走几十里山路也要约着去,看场电影就跟过年一样。

“那时山区没有公路,交通工具只有骡马。”李尚廷说,为了放电影,他经常赶着骡子沿着山区的羊肠小道进山。“来到村里后,找一个平一点的场子,拉上帷幕,支好放映机,等天黑下来就开始放电影。”那时的李尚廷就像现在的明星一样,每到一个村子都会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人们不仅为他端烟送茶,还帮着忙里忙外。

那时村里没通电,放电影前要发电,只有脚踏发电机,放映中要不停地用脚踩踏才能持续供电。“我们经常是两三个人轮换着用脚踩,踏上半个小时大汗淋漓,一场电影放下来浑身都湿透了。”李尚廷说。

农家院里看电影

 

上千人围看《少林寺》

李尚廷放了20多年的电影,片子也经历了很大变化。上世纪70年代,主要以样板戏为主,比如《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但哪怕天天放这些,却从不缺观众,有些年轻人只要听说他去哪里就跟到哪。“其实当时很多年轻人借看电影为名,去会心上人。”

1981年,李尚廷到离家不远的立桂村放映香港功夫片《少林寺》。“那场面才真叫盛况空前!”虽然全县已经有付费电影可看了,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两个多小时的《少林寺》竟然引来1000多名观众。“场子窄,看不下,来的人太多,坐在银幕前面的也有,坐在银幕后面看反电影的也有,有的挤不进来,干脆就爬到围墙上,还有的远远从半山上瞧过来。”

尽管条件艰苦,但李尚廷坚持靠着一台8.75毫米的放映机为小山村带去了沸腾和欢笑。

在学校为师生放电影

 

儿子李国举:露天电影在我手中衰退

1985年,李尚廷的三儿子李国举加入了放映员的行列。入行后不久,已经55岁经不起路途劳累的李尚廷按照安排在固定地点放映,而李国举则抬起了父亲的8.75毫米机子四处奔走。有时十块钱租来的一个片子一场能收到几十块门票。

但让李国举失望的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露天电影慢慢没了市场。“录像、电视、电视投影出来以后,再去放露天电影就没有几个观众,我们这批放映员只好退回家来。”李国举不无遗憾地说,露天电影就这样在他们这代人手中终结了。

中为爷爷李尚廷,左为李思美,右为李思灵。

 

孙子李思美:从爷爷叔叔手中拿起“接力棒”

2003年,在爷爷退出舞台叔叔选择离开后,28岁的李思美再次进入电影放映行业,沿着他们走过的路在村寨之间继续奔走。

5年后,农村露天电影再次吹来春风。2008年,保山市出台《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免费电影”的目标。

2008年10月,保山市华丰农村数字电影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李思美因电影放映技术娴熟再次被吸纳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他高兴地对记者说:“能够让我继承爷爷、叔叔的事业,相当高兴,希望以后213工程能够一直发扬下去”。

李思美感受到了科技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原来的胶片机变成数字放映机,交通工具也从骡马变成摩托车。他说,数字电影和原来笨重的胶片电影相比不仅携带方便,而且一个存储器能放20部电影,城里有的大片山里群众也能马上看到。“现在每次放映前先播放一些科教片,这些养殖种植方面的科技信息,受到大家的青睐。”

李思美、李思灵兄弟整装出发
 

哥哥李思灵:放映露天电影实现人生价值

2015年6月,因受爷爷、叔叔和弟弟的影响,加之对电影事业的热爱,李思美的哥哥李思灵也加入到电影放映的队伍里,负责昌宁县翁堵、卡斯、鸡飞3个乡镇28个村的放映任务,最远的卡斯兰山片区,李思灵从家出发骑摩托要3小时40分钟才能到达,虽然苦、累,但看到观众因电影感动得流泪,李思灵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记得一次到一个山区小学为孩子们放电影,当晚放的片子叫《飞夺泸定桥》。”李思灵说,当孩子们看到十八勇士舍身冲过铁索胜利抢占桥头后,脸上都挂满了晶莹的泪水。“学校的老师告诉我,孩子们的语文上到了这一课,通过观看电影,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这段中国革命史。”

 

李思灵和弟弟李思美一人负责一片,每次兄弟俩出门,爷爷总会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把好电影带给人民群众。“虽然艰苦,但每当看到看电影的人多,观众喜欢的笑脸,就会有成就感。”

如今在昌宁,像李思美、李思灵兄弟俩的放映员有5位,整个保山有45位,他们承担着农村公益电影1个行政村1月1场电影的任务。

责任编辑: 乐诚弘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