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40年】难忘家乡的石碓
2018-06-05 09:09:42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我的家乡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个山清水秀的壮族村寨。这里家家户户曾经都有一座石碓,它是我们壮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平常用它舂出雪白的大米和红彤彤的辣椒面,逢年过节或办红喜白事,还得靠石碓来舂粑粑招待亲朋好友。

40多年过去了,老家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家门口的那座石碓。石碓用了多少年,父母亲也说不出来,只是石碓凹已光滑得仿佛涂上了一层青光漆,可以照出人影。用铁树或麻栗树做成的舂米的木棍,也是光滑异常。

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母亲是农家妇女。记得童年时,父母每天都要用石碓舂好一家人一天要吃的大米。舂完大米后,父亲就去学校上课,母亲则上山下田做农活,年年岁岁,几乎每天都是这样。我上中学时,每个星期回家,母亲便早早起床,把我一个星期要吃的大米舂好,让我带到学校交给食堂。在我的记忆中,家里的石碓那“嘟哚”“嘟哚”的“音乐”声很少间断过,每到春播农忙时节,石碓忙得就更欢了,母亲忙着舂米磨面做卷粉,好请亲戚朋友来帮忙做农活。母亲舂米时,总是轻轻地哼着欢快的、不知名调的壮家歌儿,有节奏地一上一下舂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进了边陲壮乡苗岭,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家乡修通了进村公路,架通了输电线路,村里办起了粮食加工厂,村民们及我家也购买了碾米机、磨面机。碾碎那一袋袋稻谷,再也不需要那古老的石碓“嘟哚”“嘟哚”地叫唤一整天了。

今天的家乡,朗朗的读书声承载的是父老乡亲心中的希望,清澈的泉水滋润了壮族人民的心田,明亮的电灯驱走了家乡漫长的黑夜,电视机、电冰箱、电脑、汽车也进入了壮乡的寻常百姓家。而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再也听不到家乡石碓的“嘟哚”“嘟哚”声了。

难忘家乡的石碓,它见证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李光员

责任编辑: 董翔宇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