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强档] “一人一所”的担当
2018-06-06 08:46:24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贡山县独龙江乡邮政所所长鲁军林:

子承父业,穿上了那身“邮政绿”

每隔3天,29岁的独龙江邮政所所长鲁军林都要进县城收发邮件,虽然路程只有100多公里,但在环绕于高山丛林间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也需耗费3个多小时。“这条路弯多路窄,一到下雨山上有落石,遇到泥石流,心里还是有点毛呢。”鲁军林说。

这天,鲁军林又从县城里回来了,拉着满满一车包裹穿行于蜿蜒的乡村公路间。“我们这里虽然偏远,但网购却不少,特别是‘双11’‘双12’,包裹多得邮车都放不下。”说话间,鲁军林敲开了独龙江乡巴坡村村民马军刚家的门。

“去县城路远,路费太高,去一趟要两天时间,网上订购很方便。这边只有中国邮政,别的快递到不了,每次都是小鲁帮我送过来。”收到鲁军林送来的3个包裹,独龙江乡巴坡村村民马军刚迫不及待地打开查看。

说起鲁军林,独龙江乡没有人不认识他的。10年前,小鲁在昆明完成学业后回到独龙江,当上了一名邮政投递员,究其原因,父亲鲁国华也曾是这里的投递员,在人背马驮的步班邮路上行走了整整30年。现在,最让老人高兴的就是儿子也跟他一样穿上了“邮政绿”。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位于怒江州高黎贡山以西的独龙江流域和河谷地带,地处中缅交界的边境上,这一鲜为人知的“角落”是我国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现今居住着5000多名独龙族群众。这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形成了封闭式的地理环境。瑰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原始粗犷的独龙族文化和每年长达6个月的风雪封山期使得独龙江充满了神秘。

2014年,独龙江隧道的开通改变了独龙江长期封山的境况,当地群众对生产生活也发生了改变。为此,2016年初,独龙江邮政所开办了电子化支局业务,既当营业员又当投递员的鲁军林便又多了一项责任——为独龙江人架起一座与外界互通的桥梁。

贡山县丙中洛邮政所所长虎国伟:

干了一辈子邮政,老百姓都信任他

高大魁梧,英俊、挺拔,由内而外散发出一股军人气质,他就是贡山县丙中洛邮政所所长虎国伟,和称杆所与独龙江所一样,丙中洛所也是典型的一人一所。

在丙中洛所里,一本《新华字典》格外显眼。“少数民族很少会汉语,他们过来办业务的时候,可以帮他们填单。”虎国伟说着字典的用处。为方便与当地群众沟通,虎国伟掌握了藏语、怒语、独龙语、傈僳语、汉语等5种语言,大家有啥事儿,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丙中洛人都说:“老虎!阿克济!阿克济!(傈僳语,很好)”

丙中洛镇位于怒江州最北端,怒、藏、傈僳等15个民族在此居住。2016年,虎国伟积极参与贡山县邮政分公司的扶贫计划,挂钩帮扶丙中洛镇甲生村四季通小组的18户怒族村民。“我主要是帮他们建立档案,教他们一些种植和养殖技术,让他们尽快走上致富路。”虎国伟说。今年初,虎国伟带着贫困户张继光一起去双拉村学习重楼种植技术。“以前我家就种种地,收入很低,感谢‘老虎’指导我们,让我们的生活能更好。”怀着脱贫致富的梦想,张继光做农活更加有干劲儿。

“由于这里山高路险,其他快递公司的业务还到不了。我干了一辈子邮政工作,老百姓都信任我。还有两年我就要退休了,大儿子现在跑农村客运,希望小儿子能当我的接班人,继续服务好当地百姓。”虎国伟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记者 李莎 通讯员 甘静 文/图

 

责任编辑: 赵玮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