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兴隆湖畔,自然景观与现代建筑群和谐共生。 王磊 摄
中新网成都6月7日电题:“公园城市”的“天府新区”实践: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 王鹏
碧绿的湖水倒映着葱郁的树木,不时有白鹭从水面掠过。透过掩映的树丛,不远处的城市建筑群清晰可见。湖边的步道上,散步的市民正享受着难得的好天气……6月上旬,在位于四川的天府新区,记者见到了城市建设的另一种可能——“公园城市”。
在城市规划中,“公园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怎样理解“公园城市”的内涵?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认为,公园城市的内涵是“公”“园”“城”“市”四个字所代表的各类功能意义总和,分别对应了公共交往功能(公共)、生态系统(生态)、人居生活(生活)、产业经济活动(生产)。
天府新区于2014年10月获批为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成都片区规划范围为1293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天府新区规划面积的82%,将“再造一个新成都”。
在这里,公园城市作为一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都市形态,正在被探索和实践。正如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书记杨林兴所说,这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塑造“山水相依、人文共生”的城市形态,构建“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生态人居,使“人、城、境、业”高度融合。
天府新区鹿溪智谷绿道一角。 王磊 摄
位于天府新区的鹿溪智谷绿道,2018年初开始对公众开放,是天府新区探索公园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绿道依山傍水,不仅依托原有的自然山体、鹿溪古河、枫杨林带、苗圃院落、农田乡道等生态本底,同时保留了数千棵乔木及众多竹林、花灌、沟渠、田塘,打造出了野趣盎然的林下生态绿道,形成了“山水林田路湖”的生态格局。
“绿道的建设依托优美的山水田林本底、多样的平原浅丘地形、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城乡融合的组团式空间布局。”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规划建设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一谷两脊三廊四河”的绿道结构,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区域级绿道187公里、城区级绿道210公里、社区级绿道803公里,到2035年将形成全域1200公里三级绿道体系。
其实,公园城市不仅仅是简单的“公园城市”。吴志强指出,“一公三生”(公共、生态、生活、生态)四大基本属性叠加的公园城市无疑是一种更好的城市发展建设模式,多种要素组合成为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系统,这是一种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也将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在天府新区兴隆湖畔东岸绿岛之上,一个专门培育引进独角兽企业的“独角兽岛”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任远表示,“独角兽岛”作为“新经济产业集聚区和成长地”,同样要突出“公园城市”特质,并把这一特质落实到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上。
已在天府新区工作了几年的赫尔墨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仲承告诉记者,兴隆湖边的美景已经成为公司员工的“工作福利”。“中午休息的时候,大家都会到湖边走一走。到了周末,很多人会带着老人孩子来这里逛,这不就是公园城市的意义吗?”
为打造公园城市研究的核心机构,今年5月11日,天府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首批亮相的众多课题中,由吴志强院士领衔开展的公园城市内涵研究、由联合国人居署的赛尔瓦托·芬达罗先生领衔开展的公园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等,必将为天府新区未来的公园城市实践注入更多智慧基因。
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至2022年,天府新区核心区公园城市全域生态骨架将基本建成,公园城市形态初步呈现,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典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