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道道天堑变通途的康庄大道上,我们和祖国一同成长,感受自身和大众的欢乐幸福,见证翻天覆地的跨越发展。生活于这样的时代,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值”。
和无数大山里的子民一样,童年的我对于走出山外有着莫名的向往。还记得第一次跟随母亲在崎岖山路上跋涉10多个小时,步行至姚安县城,当时8分钱一碗的凉米线,对饥寒交迫的我来说已经是世间无上美味了。人背马驮、用脚步丈量路程,是那时山里人的生存常态。我的家乡因为大山阻隔,凡是出行就有“方方30里”之说(意思指东西南北都要走30里地才有人烟),村里不少老人从生到死,一辈子没能看到山外的世界。1980年我当兵入伍,平生第一次坐汽车、乘火车,当时就想,什么时候家乡也能通公路,来回可以坐车该多好。可直到5年后我退伍还乡,依旧要靠步行回村。交通不便,影响当地生产生活,阻碍经济发展,村民遇上突发重病,也常常因无法及时送医而耽误治疗。
变化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家乡公路从无到有,从乡间土路到水泥路、柏油路,去县城的行程从3小时减至40分钟。乡亲们无不感叹,从前去县城“上黑赶下黑”的日子真的成了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姚安县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二级路、高速路的贯通,让全县人民的出行更加通畅了。从姚安到元谋的时间由以前至少6个小时,缩短至现在的两个多小时,到州府楚雄市的时间也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
“十三五”期间,姚安县所有的自然村都要通水泥路,脱贫后的父老乡亲将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迈向全面小康的光明坦途。
董家成 记者 饶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