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40年】难忘求学路
2018-06-13 08:31:45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作者:刘云超

“‘六一’要到了,我和几个同学想去看看小学时的班主任,顺便去他们班表演几个小节目。这既锻炼了我们自己,也娱乐了学弟学妹,一举多得呀。”

“今天学校要求,以后家长尽量不要开车来学校门口接送。作为党员干部,你和我老妈务必要带头遵守喔!”

……

周四下午下班,我打开手机微信,儿子发来的一大堆留言涌现在眼前。

“现在的孩子呀,都是车接车送的,学习之外,还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太幸福了!哪像我们那时候,除了学习就是家务。”妻子边做饭边感叹。

的确,我的读书生活与儿子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出生于改革开放元年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众多,家里一贫如洗。对我们兄弟姐妹来说,能吃饱、有学上,就非常满足了,至于其他的条件,再怎么艰苦都能忍受。记得我上学的第一个书包,是妈妈用塑料纸缝制的。小学4年级之前,我们的教室一直都是又小又窄的土坯房,一间教室只有一道门、一扇窗,而且都只有框框。一到冬天,雪花裹着冷风,直接飘到课桌和同学们的头上。没有棉衣棉裤或羽绒服,更没有空调之类的任何取暖器设备,我就穿着单薄的补丁衣裤和布鞋上课学习,中午回家还要挑水、喂猪,下午放学还要去山上砍柴。初中毕业前夕,因为要考体育,父亲听从学校的建议,咬咬牙给我买了一双胶鞋,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穿买的鞋。上大学后,我第一次出县城,从昆明站到北京西站,在火车上站了48个小时。每个学期的学费,都是哥哥姐姐们东凑西挪给我的,而生活费,则主要靠自己勤工俭学解决。

忆苦全为思甜。进入新时代,在党和国家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推动下,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从高中到大学,都有一套完整而有力的资助保障制度,为每个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华大地上的每个地方、每位公民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享受着发展带来的福利与幸福。

那些艰辛的求学日子,早已成为过去,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而新时代青少年们的求学之路,正在书写新的历史。

记者 杨富东 整理

责任编辑: 李享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