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勒市区的最西部,坐落着梅花温泉社区小梅花村小组的120余户人家。每天早晨5点,“刷刷”的扫地声都会准时响起,那是村里的保洁员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天色渐亮,村民单家明提着家里的垃圾悠悠地来到村口的垃圾箱放下,顺便到这里的米线店里吃碗米线。与他擦肩而过的村民杨祥辉看到地上掉了几片菜叶子,顺手捡起来扔进了米线店边的垃圾桶里。
“通过创卫,保洁员制度建立了,环卫设施配上了,门前四包成了大家的共识,环境好了大家都享受。”小组长单家云介绍。跟着他的脚步,记者看到两条主街上不见一片垃圾,家家的污水管道接到了新修的主街地下的主管道,清水沟从明沟变成暗沟。从村民院子里伸出的石榴、枇杷与墙边新装的蓝白色的路灯、墙上的蓝色卫生标语为村子增添了亮色。
“2015年开始,我们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城市面貌有了可喜的改善,更让人高兴的是普通市民从被动参加到主动参与,思想上转变很大。”弥勒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韩丽华说,“现在去城区任意一个区域看,都会像小梅花村一样。”
韩丽华口中的“举全市之力”并非虚言。自2015年正式申报至2017年7月正式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弥勒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把创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长、市长任指挥长的创卫指挥部,同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8个创卫专业工作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卫组织体系。
人到位,工作件件落实: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五小行业”整治;党员团员创卫先锋志愿者、老干部卫生监督员、市民“火钳队”纷纷走上街头巷尾投身创卫热潮;城区31条街区及河道、农贸市场分别由实职副处级领导任“街长”、“河道长”、“场长”,对责任区域进行卫生保洁监督。
在这一进程中,弥勒同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城同创”,还结合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计划,不断配套完善城市功能,投资14.4亿元完成22条市政道路建设,投资73亿元实施红河水乡旅游综合体建设,投资9.28亿元实施38个“一水两污”项目建设,全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宜居宜业水平稳步提高。
在如今深受弥勒市民欢迎的红河水乡中漫步,健康步道边的草坪上,善行义举榜、文明家庭榜等宣传栏总是能吸引市民的驻足。市容市貌美化、健康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设等创卫、创文活动中的题中之义在这样的场景中有了很自然的融合。
正因如此,在韩丽华看来,弥勒市是把创卫作为一个重要抓手,以此实现全面改善城市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由此,弥勒投入创卫专项经费13.43亿元、将创建效果与政绩考核结合起来等举措也都有了合理地解读。
如今拿出弥勒创卫的那套申报材料,充满了阿细民族风情的外包装里,记录着一条条细化的指标:市区建筑亮灯率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5平方米,全年空气污染指数(API)不超过100的天数≥320天, “五小行业”符合卫生要求,近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工作体系健全,病媒生物防控工作达标规范……
“工作一件件做,指标一项项对,城市会越来越好。”韩丽华说,“现在我们正着手相关的方案,一定要把现在创建的成果巩固下来。”
记者 岳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