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芒果如何长成大产业
2018-06-26 07:18:59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美编 刘一飞 画

背景

10年前,云南芒果优良品种少,上市期集中,技术水平低,产业萎缩,种植面积从30多万亩下滑到20多万亩。如今,云南芒果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达80多万亩,是10年前的4.4倍,跃居全国第二大芒果产区。

声音

小芒果如何“长成”大产业?云南省农科院专家认为,云南芒果的崛起,走的是一条科技创新路,也是一条国际合作路。是科技的支撑引领,让云南芒果发展迈向了广阔天地,成长为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大产业。

国际合作 云南芒果破“瓶颈”

6月份,香甜美味的芒果“帕拉英达”大量上市,让人们一饱口福。跟海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外芒果产区相比,云南芒果自然成熟、错季上市、品质优异,颇受消费者青睐。

“云南气候条件优越,芒果可以自然成熟,不需要施用多效唑催花,也不需要使用细胞分裂素促进果实膨大。从5月初到11月初,从‘台农1号’‘贵妃’,到‘帕拉英达’‘圣德隆’,再到‘凯特’‘红象牙’,云南都有芒果可以上市;云南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是芒果最适宜的种植区,只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栽培技术便能生产出最优质的芒果产品。”省农科院热经所芒果专家尼章光介绍。

尽管自然禀赋得天独厚,但云南芒果的发展之路却并不平坦。“2008年以前,云南主要种的是‘三年芒’‘马切苏’‘象牙芒’等传统老品种,其中‘三年芒’‘马切苏’占大头。在我们云南人眼中,‘三年芒’就是最好的芒果了,殊不知世界芒果品种超过2000多个,‘三年芒’纤维多,可食率低,不耐贮运,根本无法进入省外市场。”省农科院热经所副所长罗心平坦言,10年前,由于优良品种少、品种结构单一、上市期集中和生产技术水平低,云南芒果产业不断萎缩,面积由原来的30多万亩下降到20多万亩。

发展的转机出现在2008年。看好云南热区发展芒果的独特优势,我省农科专家提出,从国际合作入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芒果科技人才,花大力气引进国外优良芒果品种,筛选适宜云南发展的优良品种。

明晰思路,精准切入。省农科院热经所派出科技人员到泰国、越南、缅甸开展交流研究,积极申报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和省外专局引智项目……截至目前引进国外专家100余人次,派出长期合作交流5人次,短期合作研究或科学考察50余次,从泰国、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以色列等芒果产地、主产国和国内不同芒果产区进行广泛引种,收集保存国内外芒果品种(种质)资源650余份,承担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热带水果良种引进及示范”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云南芒果科技风生水起,水平大幅提升。

国际科技合作,让云南芒果产业焕发生机,蓬勃发展。目前,全省芒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80多万亩,产量40多万吨,产值20多亿元,成为全国第二大芒果产区。

科技引领 绿色生态扬优势

6月初,位于保山市潞江坝的热经植物资源圃里,各种各样的芒果陆续成熟。“这里保存着650多份芒果种质资源,那边还有芒果品种选育区……”说起芒果,尼章光如数家珍。

多年来致力于芒果科研,省农科院热经所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芒果产业化科技创新团队,建立了高原特色芒果引智示范基地、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热带水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省芒果种质资源圃等多个创新和转化平台。以尼章光为首的芒果研究团队构建起云南芒果优势产业支撑技术体系,为云南芒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品种选育获突破。团队通过引种驯化、实生选种、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等育种途径,筛选出适应云南怒江流域、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等不同生态区早、中、晚熟芒果品种12个,全部通过省级品种审(认)定,其中5个通过国家审定。“四季芒”“金煌”“贵妃”“帕拉英达”“圣德隆”和“南逗迈4号”等6个品种被列入农业部热带作物主导品种,“帕拉英达”和“南逗迈4号”被列为2018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

栽培技术有创新。通过集成创新,团队研发出成龄芒果品种快速更新矮化栽培技术、芒果套袋技术、芒果高接换种技术等多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云南芒果的产量和品质。

培育产业优势带。团队以种植区划为依据,指导云南区域芒果产业布局,通过新品种与研发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培育形成了怒江、澜沧江、元江、金沙江流域早中晚熟4个特色芒果优势产业带。

延长鲜果供应期。利用云南热区的气候类型及生态地理环境特点,团队通过早、中、晚熟3个类型熟期的优良品种和这3个熟区的优化配置和关键技术支撑,实现云南芒果供应期从6-8月份向5-11月份转变,延长芒果鲜果供应时间3个月,全省芒果产区供应期达7个月,云南成为全国鲜食芒果供应期最长的省份,从供给侧方面较好地解决了云南芒果成熟期相对集中的问题。

科技支撑引领下,我省芒果产业形成了产区和品种、熟期相适宜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目前,热经所芒果研究团队选育的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78.6%,近三年来团队的品种与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16万亩,新增总产量10.15万吨,新增总产值5.15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脱贫增收 云岭果农得实惠

行走在隆阳区潞江镇的百花、新城等村寨,路旁和山上随处可见的一株株套袋芒果树让人印象深刻。“在引进泰国芒果套袋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筛选总结出外黄、中黑、内白三层纸袋套袋技术,改善了“帕拉英达”的外观色泽,提高产品价格50%以上。现在,老百姓种芒果都愿意套袋了。”尼章光高兴地说。

“现在老百姓都知道种芒果赚钱,百花村家家户户种芒果,多的七八十亩,少的也有十几亩。”隆阳区潞江镇百花村党总支书记李升和告诉记者,以前种甘蔗,每亩收入1000多元,现在种“帕拉英达”,每亩收入6000多元,高的达1万多元。全村约有2万亩芒果,其中挂果的有八九千亩,产量7000多吨,产值五六千万元。村里成立了芒果专业合作社,依托省农科院热经所芒果团队的技术支撑,带动村民发展芒果。百花芒果品质好,这几年逐渐形成了品牌,畅销浙江、广东、山东、北京、上海等地,村民们卖芒果高的收入二三十万元,一般的也有10多万元,大家纷纷盖房、买车,像百花村五组、六组的80多户村民中,已有60多户靠种芒果的收入盖起了新楼房。

隆阳区新城维康芒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锦春家的三层小洋房今年2月份刚盖好。“我家种了26亩‘帕拉英达’,去年卖得30多万元,这幢楼就是用种芒果的钱盖的。”周锦春乐呵呵地说:“今年村里靠芒果收入盖新房的就有6家。”周锦春介绍,新城村80%以上种的都是“帕拉英达”,热经所芒果团队经常下来搞培训、作指导,村民们学会了科学修剪、施肥及防治病虫害,芒果产量提高了,品质变好了,卖价也上去了。“有多少土地就种多少芒果。”周锦春说,现在村民们种芒果的积极性很高。

“在怒江流域、红河流域和金沙江流域,我们选育出的‘帕拉英达’‘台农1号’‘凯特’推广超过30万亩,平均亩产1.2吨/亩,产值8500元/亩,芒果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为贫困地区产业脱贫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尼章光介绍,以村为主线、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培训为切入点、示范户为辐射点、销售商为纽带、技术为支撑,热经所芒果团队大力推动芒果科技成果在云南热区适宜地区的推广应用,助推产业“长大长壮”,为脱贫攻坚贡献科技力量。目前,永仁、屏边、隆阳、施甸、昌宁、泸水、孟连等多个县区都将芒果列入“产业发展脱贫一批”的重点产业,芒果产业将在热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 陈云芬)

 

责任编辑: 杨倩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