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日报讯(记者 廖兴阳 张怡)11日,2018中国云南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在昆明举行,本次论坛聚集了20多位专家学者为把云南打造成“中国最美省份”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生,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翟虎渠,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陈建华等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李春生在演讲中指出,坚持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而云南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独特优势和条件。因此,他建议云南应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加快形成从种子、种植、田间管理到收获、加工等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同时,还应坚持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品牌战略引领绿色农业发展、坚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云南发展绿色农业的竞争优势,真正做实、做强云南绿色农业。
翟虎渠在论坛上提出,人类要健康,必须提高动物福利的观点。他以近期发生在我国部分地区的猪瘟为例,指出该疫病的发生是养殖密度过大、不注重防疫造成的。他认为,良好的动物福利有助于增强动物的免疫力,只有保障动物福利,才能实现人的健康。简单说,如果养殖过于密集,动物就容易生病;动物生病就会使用更多的抗生素等药物,这样的动物产品也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云南大学副教授、云南省特色产业促进会会长陈昕致辞说,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推进绿色发展正是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腾出宝贵空间。本次论坛的举行为云南探索、研究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找寻绿色发展的新方向,创造绿色发展新的生产力,进一步学习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先进理念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在为期一天的论坛上,除上述演讲嘉宾外,还有省商务厅、省旅发委、云南农业大学、云南世博旅游集团、阿里巴巴产业带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等先后发表了演讲。
本次论坛由第十四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云南大学和云南省特色产业促进会承办。
观点
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平华:
打造农产品品牌助推产业升级
“绿色食品牌”的打造是云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其总体目标是聚焦重点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品牌的打造,有助于构建市场营销,培育龙头企业,进而提高产业的生产能力等,集中发力打造新产品、新业态。聚焦品牌,云南将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茶叶、花卉等打造成千亿元产业,把水果、咖啡、坚果等产业打造成600亿元产业。争取用5~10年时间,把云南建成我国最大的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和有机产品最多省份,将茶叶、蔬果、中药材等产品打造成世界一流。
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导王泽华:
科技发力实现质量突破性提升
云南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产业不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加快绿色科技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才能进而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突破性提升。借鉴德国、新加坡、丹麦等国绿色发展绿色科技的理念和实践,云南要从升级传统产业、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机制等方面着手。其中,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推广轻量化、低功耗等技术工艺,持续提升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和技术。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和江峰:
实现云南人才政策融合与创新
要深度挖掘云南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充分借鉴国内外人才制度成果,将世界各国和其他省区的先进人才工作机制与云南制度优势紧密结合,实现云南人才政策融合与创新。并深挖中科院昆明分院等中央驻滇单位服务云南绿色发展潜力,让各类专业科研机构和智库更加深入广泛地参与到云南绿色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中来。
云南省商务厅厅长赵瑞君:
补齐短板打造经济发展新模式
当下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同步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要求用新的理念和思路在发展方向上进行指导。结合地域优势,云南要紧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开放方向,总结最符合发展实际的路径。要充分考虑开放型经济的时间、空间、经济和地理条件,总结出符合发展实际的路径。要明确产业分工的定位,抢占产业制高点,并注重研究商业模式,引入大企业大平台,因地制宜,补齐产业短板,打造云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记者 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