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禄劝教师进村家访落实教育扶贫
“一个布娃娃和一个布娃娃放在一起,是几个布娃娃?”在小花的家里,杨绍军老师把两个布娃娃放在一起后问道。“两个。”小花说。“那一加一等于几?”“二!”智力残疾的小花给出了正确的回答。
虽然孩子们都迎来了寒假,但禄劝县各中小学校的老师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春节临近,为了落实好教育扶贫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老师们到每一个学生家走访,并为身体残疾的孩子送教上门。
送教上门点亮希望
1月29日上午9点,禄劝县教育局和茂山镇中、小学的老师们分成5个组,分别前往茂山镇的10个村委会进行家访和送教下乡。当天上午,记者随茂山中学校长袁文权、副校长杨绍军等老师一组,来到甲甸村委会油麦地村小组的王学志家。
见到老师,不善表达的小花一直对着大家微笑。“我们自己教,她根本就不听,也不说话。老师们来教她,她不但听得进去,还愿意跟着读写。”王学志说。
王学志的大女儿小花患有三级智力残疾,小女儿还在上小学,夫妇俩为照顾孩子放弃了赴外地打工的机会,成为贫困户。2016年以前,一家四口人住的还是木板房,也没有能力为智力残疾的小花制定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教育计划。
禄劝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针对王学志家的实际问题,政府补助5万余元,争取到贴息贷款4万元,并帮他家盖起了新房子。按照《禄劝县特殊适龄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从2017年开始,教育、民政、卫计、残联四部门开始轮流对因身体原因不能随班就读的小花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15岁的小花虽然有三级智力残疾,但她的生活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能以简单方式与人交往。为此,茂山中学的老师们每月为小花上两次课,每次持续3个小时,教她简单的数字、文字和美术。
茂山中学校长袁文权介绍,虽然小花的认知能力有限,但教育扶贫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小花在茂山中学有学籍,享受着每年1250元的生活补助和800元的营养改善计划。两年多的关爱,让小花从一个见到陌生人就害怕的孩子,转变成愿意与人沟通,能表达意见的孩子。
目前,茂山中学共对7名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整个禄劝县已对119名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按照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接受能力等因素,因人而异制定包含知识教育、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身心康复等送教内容。
帮扶贫困学子升学
下午,老师们来到甲甸村委会汉仁村小组对4名学生进行家访。建档立卡户刘元贵的孩子在茂山中学就读,他已通过孩子获知政府每年补助其儿子1250元的生活费和800元的营养改善计划,并免去了教科书费和学费。
如今,他的老房子已经修缮加固,屋里屋外的墙壁粉刷一新。看到家里干净整洁,袁文权说:“你儿子假期里能帮大人做家务,还是懂事的。我们禄劝县不管上高中还是上职中都是免费的,高中今年有3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职中只要学得好还有机会去国外深造,你要鼓励他好好读书,明年考个好学校。”
去年底,刘元贵通过种地、打工使家里的人均收入达到了4000余元,脱贫胜利在望。他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小孩升学不要钱确实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我也希望他以后好好读书,将来能有出息。”
为了让教育扶贫政策家喻户晓,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禄劝县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员家访宣传行动。
据了解,禄劝县每年印制5000册脱贫摘帽全员家访记录本,组织全县4949名教师深入每一个家庭,发放《至家中的一封信》,一对一向学生家中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和控辍保学法律法规。
目前,全县1601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全县41764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人辍学。
自2017年起,禄劝县每年投入教育扶贫基金3200万元,实施县域内农村家庭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对就读禄劝职中的学生,在享受国家补助学费和助学金每年4000元的基础上,每生每年还可享受3900元的县级财政扶持资金。并与6所大专院校联合开办“3+2”5年制大专班,全县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从3年前的370人,上升到现在的2850人。
禄劝县在教育扶贫方面通过多种举措,确保贫困学子得以在家门口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帮助贫困家庭卸下上不起学的沉重负担,为全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打下了最坚实的根基。(记者 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