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让“家香”飘远 昆明90后女孩和20年豆花米线老店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0日 07:50:29  来源: 云南网-春城晚报
分享至:

  原标题:让舌尖起舞 让“家香”飘远 昆明90后女孩王卓然和篆新农贸市场的20年豆花米线老店

  90后女孩王卓然

  辣辣豆花米线店,因味道好,食客络绎,被称为“网红店”

  红亮亮的油辣子,点缀在白嫩嫩的豆花上,翠绿的韭菜末和酸爽的腌菜调皮地撒在其间。90后女孩王卓然将调配这样一碗豆花米线比喻为“排练一支舞蹈”。对她来说,豆花米线关乎“美食艺术”,承载着儿时的味觉记忆。早先,王卓然仅仅是喜欢吃,不承想,有一天会成为“辣辣豆花米线”店的一分子,甚至担负起将这间家族店铺和这种云南美食传承下去的责任。

  辣

  邻家女孩很“辣操”

  篆新农贸市场是昆明市民生活的“晴雨表”。每天,这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被许多年轻人称为网红店的“辣辣豆花米线”便开在这里。自1997年篆新市场开市之时,米线店就营业了,一转眼已是20多年。

  一大早,天没亮开,米线店的伙计们就忙活起来,烧水、和面、分装米线,将配料韭菜和腌菜剁得细细的,把豆腐煮得又滑又嫩,让它起花……此时,着一身白褂,戴白色厨师帽和口罩的王卓然,也忙于其间。她个子中等,眉目清秀,眼神清澈,手腕上还系着一根灰白色的小皮筋,是个邻家女孩的模样。

  米线店面积不大,20多平方米,只够支五六张小桌。不多时,店里就已坐满人,取餐窗口前也排起了长队。很多顾客接过米线,直接开“甩”,即便西装革履或是美裙飘飘,也顾不得形象,站着就吃。

  吃美食不要求个人形象多美,做美食也一样,王卓然认为既然选择做一个卖米线的女孩,穿厨师白褂就是专业之美了。“辣操”是形容女孩勤劳、冲闯的云南方言,王卓然虽然看似不“辣操”,但工作起来的态度绝对很“辣”。她已经“盯着店里的事”半年多,既是工人,又像管家,既掌控全局,又忙里忙外。

  甜

  配作料像排一支舞

  王卓然把调配豆花米线比喻成“排舞”,首先,用小调羹把各色调料一样接一样舀进碗里,动作要娴熟,量要准;然后,拿大勺打豆花,要快且稳,抬手之间,厚度均匀的豆花已经淋在一碗碗米线上。

  王卓然很喜欢给米线配料的感觉,她觉得,饮食也是有艺术、有文化内涵的。一碗米线不单纯只是一碗米线,更像是一场表演。当她站在配料桌前,顾客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排舞”之后,她手上的舞蹈就开始了。她说,你表演得认真,顾客在窗口欣赏得投入;你表演得有味,他们的舌尖也忍不住起舞。

  谈到这里,王卓然的眼神闪烁着光芒。她在上学时学过音乐、舞蹈。如今,又在方寸小店里感受到生活和艺术的共通之处。“这个人说,少放辣椒;那个说,别太咸了。有的顾客是来为父母‘排一支舞’,有的是为宝宝‘排一支舞’。取餐窗口前一张张脸,一个个期待的目光,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感觉,特别好玩儿,就像小时候在街边买糖画一样,只是我的视角转变了。”

  虽然米线店的工作忙且累,王卓然还是努力找到了其中的“甜处”,就像豆花米线一样,辣中带甜。

  鲜

  不当幼师偏做“小工”

  当记者问她是否怕辛苦,王卓然摇摇头笑着说,她不怕苦,怕的是“日复一日”的枯燥。

  王卓然在大学主修的是学前教育,去年7月毕业,当周围的同学们都手忙脚乱找工作的时候,她却带着家中长辈们的寄托,来到米线店。“我不想整天面对一帮闹腾的孩子,可能天性不适合做教师吧。于是,家里人建议我来店里上班,虽然苦一点,但也算是一次锻炼。”

  初到米线店,一切都是新鲜的,渐渐地,苦与累浮上来,让王卓然彻彻底底锻炼了,也让她更加直观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但每天做米线、配作料、收钱、洗碗……这些活计何尝不是日复一日的,她能忍受吗?能坚持多久?

  王卓然续订着一本叫《感悟》的杂志,她也不像大多年轻人一样爱看电视剧和小说,而更喜欢能启迪人心的纪录片。遇到问题的时候,她愿意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思考。“豆花米线要好吃,豆腐和米线的嫩鲜,是首位,而我的生活,注定是一碗豆花米线里的哲学和艺术。”如今,工作大半年,王卓然还没有觉得工作“腻味”。

  香

  让老昆明“家香”飘远

  在很小的时候,王卓然就时常和家人到店里“蹭吃”。无论吃过多少别家的米线,她至今认为自家的米线“帽子”风味最正,是家的味道。

  她回忆,幼时每逢过年,铺子一开门,亲戚朋友、兄弟姊妹、老老少少都会来帮忙。店里热气蒸腾,大家忙忙碌碌,像是中国式“家文化”的一个剪影。对王卓然来说,与其说喜欢米线,不如说喜欢这种“家香”的味道。

  这种温暖的烟火气,也时常感染到店里的食客。“有顾客曾经告诉我,读书的时候,妈妈带她来吃,现在,她带着自己的小宝宝来吃。米线店陪着她长大。我还遇到过一个大我几岁的女生,带着父母、外国老公和两个可爱的混血宝宝一起来吃米线。”她说,无论对于老昆明,还是对于漂泊他乡的游子,一碗豆花米线,就是家的味道。

  说起米线店“继承人”的身份,王卓然连连摆手,她说,“家人推荐我做‘继承人’,大抵是因为我年纪小,怕别人轻看我,给我一个头衔‘镇镇场子’而已。我会顺其自然,先磨磨棱角,沉淀自己,专心做事。”

  但有一点王卓然异常坚定,“我希望这一碗昆明味能够传承下去,这种家乡的味道能飘得更远。”(记者 李荣 实习生 马雯 王宇衡)

责任编辑:杨茜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