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有价无市商贩改做蔬菜生意 云南省内野生菌市场遇冷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2日 07:20:49  来源: 云南网-春城晚报
分享至:

  原标题:菌子本就不多 奈何吃客更少 今年省内野生菌市场遇冷 众商贩期待后市行情逆袭 

野生菌量少价高这个规律今年有点不灵了 

  今年,雨季姗姗来迟,云南人最热爱的野生菌也来得比以往晚了一些。好不容易等来雨水,菌子也终于大量上市了,但令人遗憾的是:尝鲜的人却比往年少了。有商贩认为,这与今年我省多次发生的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有关——截至7月5日12时,我省德宏、文山、版纳、昭通、红河等5个州(市)相继发生家庭自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为有效遏制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高发频发态势,省政府食品安全办、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有毒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公告。那么,目前省内各地野生菌市场如何,为防控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记者进行了走访。

  芒市

  野生菌商贩改做蔬菜生意

  上午9时许,记者在芒市兴昌农贸市场看到,因为是阴雨天,市场里售卖野生菌的商贩只有六七家,没有平时多,菌子的主要品种有粉菌、奶浆菌、牛肝菌、马皮泡、鸡枞等。虽然种类不少品质也不错,但少有人问津。商贩赵大姐说,自己做菌子生意多年,但像今年这么惨淡还是头一次。“可能是受今年多起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影响,许多人都不敢放开买。往年销量较好的粉菌、奶浆菌、牛肝菌、鸡枞等常见菌类,今年销量都不是很好。”她说,不仅是销量,就连价格也上不去,很多菌种也就在每市斤10元-30元左右,粉菌每市斤40元左右,青鸡枞每市斤40元-80元不等。一旁的商贩杨大姐也深有同感:“往年每天都能卖出数十斤菌子,但今年按照这段时间的行情,怕一个月也卖不出去那么多。”

  随后,记者又来到芒市第一农贸市场,这里售卖野生菌的商贩多了一些,人流量也相对较大,但停下来购买野生菌的消费者仍寥寥无几。摊位上摆放着土堆鸡枞、奶浆菌、粉菌及米汤菌的王大姐做这门生意快20年了。她的感受是,今年生意很差。“比如奶浆菌,这段时间每天也就能卖出去三四斤,要是搁往年,每天至少能卖出去几十斤。”王大姐说。批发零售兼营的框大哥也告诉记者,往年他每天都要从保山等地进200市斤左右的土堆鸡枞,但今年每天的进货量只有40-50市斤,有时候还卖不完。常年在芒市第一农贸市场经营野生菌生意的杨大姐也受到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往年这个时候,正是她进货卖菌的好时节,但今年,她在前期做野生菌不理想的情况下,果断放弃了这门生意。“我这段时间都是进一些蔬菜来卖。”

  曲靖

  野生菌产量不及往年1/3

  每年夏季,曲靖人的餐桌上总少不了野生菌的身影。青辣椒炒青头菌、干辣椒爆炒牛肝菌、鸡枞炖鸡……各种美味的野生菌丰富了餐桌,犒赏着大家的味蕾。然而今年,记者对中心城区几家大型野生菌市场进行走访后发现,伴随雨季来临,虽然各种野生菌大量上市,但和往年同期相比,野生菌在产量上明显不及往年,甚至不到往年的1/3,价格优势也不是很明显。

  在曲靖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麒麟桥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有大大小小的野生菌销售摊位10余家,青头菌、牛肝菌、见手青、鸡枞、鸡油菌、铜绿菌等各种常见野生菌基本上都有销售,品质也很好。由于刚好遇上雨天,临近午饭了前来购买野生菌的顾客仍没有多少,就连询价的也不多。

  摊主宴女士从事野生菌销售20多年,她说今年生意不好做,生意有些冷清,和往年相比差别鲜明。往年,麒麟桥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内简直就是菌子一条街,各种大框小框的菌子堆成山,顾客络绎不绝,市场里热闹非凡。但今年前期气候干旱导致野生菌延期上市,各种菌子数量和品种都少。现在虽然迎来了大量菌子,但很多人却持观望态度,都表示要再等等,“原因是之前发生了几起野生菌中毒的事,很多人都有点怕。”宴女士说。

  曲靖文化路上的前北农贸市场,也是当地有名的野生菌交易市场。各摊点也摆满了各种野生菌,但整体规模和市场活跃度较往年明显降温。菌贩们告诉记者,今年野生菌量少,价格也没有往年高,生意冷清自己也很郁闷,只能看看市场后期能否出现逆袭。

  昭通

  野生菌常常有价无市

  9日中午,记者实地走访了昭通城规模较大的八角亭农贸市场。市场内,有4家定点摊主和1个流动摊贩在卖菌子。其中,一家卖食用人工菌(香菇),一家卖人工松茸和人工茶树菇,一家卖野生金针菇,一家售卖鸡枞菌和野生“见方青”(音),还有一个流动摊贩售卖野生的刷把菌、喇叭菌。

  据了解,一直以来,昭通各地的大部分野生菌都被采摘者及其朋友“瓜分”了,只有少部分会通过路边摊、菜市场等渠道上市流通,野生菌常常有价无市,市场发展格局则比较零散,至今没有一个规模化、专业化的野生菌交易市场。“在当地要想吃菌,还得专门找地方和托朋友关系。”一位了解市场行情的人士说,至于食客们对野生菌的态度,也是两极分化,既爱又怕。

密褶红菇(无毒可食) 

  各地应对

  发放缅文版野生菌宣传单

  据德宏州政府食安办介绍,德宏州各县市将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纳入与乡镇政府签订的《2019年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书》管理。陇川县各乡镇与各村委会签订了《食用野生菌中毒工作目标责任书》,各村委会与村民小组签订了《食用野生菌中毒工作目标责任书》,村民小组与农户签订《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承诺书》,层层签订,压实责任。

  特别是在盈江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4人死亡及陇川缅籍人员野生菌中毒事件后,德宏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多次批示并召集宣传部、食安办、市场监管局、卫健委、外事办、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对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研判,分析风险隐患,制定应对措施,再次明确相关部门在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中的职责,提前做好应急救治及处置准备。

  截至6月30日,全州各级各单位召开防控工作会议38场次,乡镇村委会(学校)召开培训会、主题班会等会议200余场次,培训人员10万余人次。州及各县市累计发布预警通告18期,在微信平台上发布并转发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信息21期,共张贴海报、发放宣传画册、图谱5万余份,发放、张贴预警公告2万余份,发放缅文翻译野生菌宣传单2000余份,散发食品安全宣传扇子2500余把。检查农贸市场72个次,餐饮服务单位3610家次,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发放《监督意见书》658份。

  通过短信提醒要防范中毒

  曲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监管科马科长介绍,关于野生菌宣传及中毒防控系列工作每年都常抓不懈,尤其是针对餐饮企业。截至目前,曲靖发放野生菌相关的宣传画册7万余份,全市1.5万家大小餐企内都张贴了相关有毒野生菌宣传画报。

  另据食安办工作人员介绍,曲靖多渠道强化宣传教育,通过播放公益广告、印发宣传材料、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多种形式和渠道,组织力量深入市场、乡村,采取走村串户、事件警示的方式,进农村、进家庭、进单位、进社区高频次、广覆盖开展宣传,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的形式把野生菌安全常识宣传到户,还通过手机短信及“三农通”平台向市民普发防范野生菌中毒的公益短信,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把预防野生菌中毒知识的普及工作做深做细。

  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防范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科普和引导劝导,多宣传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知识,让经营者慎卖野生菌,让消费者慎吃野生菌,懂得有毒野生菌的识别、防范方法和中毒后的自救知识。”谈及野生菌进入农贸市场这个话题,昭通八角亭农贸市场管理办工作人员马先生等人表示,目前确实不好监管。野生菌种类多,中毒原因也多,如果强行制止野生菌进入农贸市场,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容易打“口水战”。

  另外,对于家庭或个人自采、加工、食用野生菌后发生中毒的问题,被采访人员均表示,这个问题需要野生菌采食者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参与。

  温馨提示

  吃菌建议保留样品

  7月9日,昭通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科科长冯康结合近期当地发生的两起野生菌中毒事件,给出食用提醒——

  6月21日下午6时许,盐津县滩头乡滩头村一农妇与两个孙孙一起食用了从山上自采的野生菌,次日上午出现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先后在滩头乡卫生院、普洱渡医院、四川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泸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期间,因担心被儿媳和女儿埋怨,该农妇始终没有告知医生自己误食有毒野生菌,直到医生追问下才道出实情,影响了医疗救护。目前,这一家三口已有2人出院,1人还在住院治疗,但已脱离生命危险。

  6月29日上午8时许,彝良县奎香乡奎阳村一村民加工并食用野生菌(吃了中毒致死率为90%以上的鹅膏菌),于次日凌晨5时发生腹泻、呕吐等症状,被送往医院治疗后及时告知了食用野生菌后中毒的情况,幸运地被对症施治的医生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这两起事例提醒大家,野生菌中毒后就诊,医生通常会化验野生菌样品、呕吐物、腹泻物等,所以吃野生菌建议保留样品,同时应及时而明确地告知医生自己食用野生菌的具体情况,便于医生及时对症下药、保证疗效,让患者尽早脱险康复。

  留意辨别

  火炭菌有毒没毒和“褶”有关

  褶密无毒、褶稀无毒、褶不多不少的有毒

  记者从红河州疾控中心了解到,近两年红河州疾控中心接报参与调查的野生菌中毒事件多与火炭菌有关。这是为什么呢?据疾控中心急传科工作人员介绍,与火炭菌有关的中毒中,有死亡的,也有抢救的。中毒原因多是拾菌群众不知道火炭菌的种类,误食不能食用的火炭菌。

  工作人员介绍,火炭菌,学名褶红菇,其实是黑色的,因其伞面和破裂处会变为黑色,颜色如炭而得名。经调查得知,红河州内的火炭菌有3个亚种,一般以火炭菌伞面下的褶皱来区分,也就是密褶红菇、稀褶红菇,这两种火炭菌都是无毒的。褶皱处于中间的叫亚稀褶红菇,是有毒的。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3种火炭菌外形差不多,要准确分清3个品种只有放在一起才容易辨别,但一般拾菌群众很难捡到3种在一起比较辨别,通常看到火炭菌就会捡拾回家,这样就容易造成食用亚稀褶红菇而中毒的情况。(记者 蒋琼波 马楠 申时勋 任锐刚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罗宇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