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状元榜眼探花” 云南盐津有这3款与众不同的米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1日 21:29:51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口感好的产品缺文化内涵,有文化内涵的产品缺口感。

  在云南盐津,有这样一款产品,它两者兼备。

  它是由盐津润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三款产品——“状元米”“榜眼米”“探花米”。

  7月21日上午,记者在盐津县落雁乡龙塘村采访了这种“稻鱼共生”的三款米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状元米

  口感好 连外国友人都点赞

  “他竖起大拇指,点赞状元米好吃。”润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昌会激动得向记者回忆,2018年6月昆明南博会期间,她带着合作社生产的状元米参展,受到外国友人点赞。

  “拿了两百多斤,在会场用电饭煲煮给巡展的客人品尝。”杨昌会说,一位外国男孩品尝完,还拿给同行的爸爸品尝,吃完夸奖“good ,Very good”。

  不仅是外国友人,盐津市民李昌忠也特别喜欢这种天然、无公害的米。

  “香,软,色泽好。”李昌忠说,自己也买来吃状元米,这是他吃完的感受,“结合我的经验,做的时候少放一点水,煮出来更好吃。”

采访现场

  天然无公害 含富硒受热捧

  “一是无公害,二是含富硒。”杨昌会用两句话概况了这种米的最大亮点。

  落雁乡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56岁的杨昌会,是土生土长的龙塘村人。2017年3月,龙塘村委会主任杨昌会选择了自己从小就熟悉的水稻种植,成立了盐津润龙水稻专业合作社,带领1065户4310人种植状元米。

  杨昌会的这个种植,有点与众不同。

  “第一,稻鱼共生,在稻田中养鱼,所以种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第二,因为有鱼的存在,它消灭了害虫。” 落雁乡党委书记杨华向记者介绍,这样的种植从生产环节就使米的品质得到了保证,“4月把稻秧苗插进去,5月鱼苗就跟着放进去,一起成长。”

  不仅生态,而且 “状元米”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获得了“双A富硒认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不愁销,都是走的订单销售。”

  杨华介绍,在盐津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对口帮扶城市中山的推荐下,2018年的状元米行销广东、福建、上海等地。

状元米

  状元米背后 有两段故事

  除了生态的内在品质,状元米还有两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落雁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在清代就出现过落雁三贤。” 杨华所说的“落雁三贤”,其实是三表兄都中过进士。

  除此之外,这些年落雁先后有多名寒门学子考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

  人中之杰,谓之状元。米在落雁产,人是落雁出,因此这种米按照不同的分类,被赋予了一个个特殊的名字:“状元米、榜眼米、探花米。”

  “要中状元郎,就吃状元米。” 杨华笑着说,这是寄寓“状元米”的第三层意思,希望通过美好的寓意,让落雁老百姓过上好的日子。

  除此之外,状元米的种植和一个人有关。

  这个人,是挂钩龙塘村的盐津县委书记李晓。

  “2015年,李书记去迪庆,发现状元米的种子品质好,便带了一些回来。”杨昌会说,如何让“鱼米之乡”的龙塘村脱贫这个问题一直挂在李晓心头。

  “那年,我们拿出52亩地开始试验,种出来发现虽然产量不高,口感却很好。”杨昌会回忆,2016年又试验了500亩……

  结合“落雁三贤”的典故,运用“稻鱼共生”的模式,2017年扩大到1000亩,2018年增加至3000亩。

  “状元米就这样产生了,不是李书记的出谋划策和四处努力,就不会有状元米。” 杨昌会说,状元米的价格也从2016年的5元每斤涨到2018年的8至15元每斤,这个明显的变化,让合作的老百姓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采访现场

  合作农户笑盈盈 2019将扩大至5000亩

  犁、耙、簸箕、镰刀、锄头、背篓……在龙塘村润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陈列馆,记者见到儿时的许多农耕用具。这些记忆中的乡愁,也让许多来参观的游客,倍感亲切。

  将文化注入产品,并将产品的品质进一步提升,“状元米”成为名副其实的米中“状元”。

  “每亩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1200元,还有鱼的收入,另外每亩还有300元的农资补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龙塘村大沟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罗华良以7亩土地入股, 2018年3月加入润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共在合作社承包了20亩的种植量,“加入第一年,纯收入有近4万元。”

  不仅是罗华良看到希望,更多老百姓自愿加入合作社。

  “2019年,全乡3个基地扩大至5000亩的规模。”杨华介绍,2018年年底,龙塘村集体公司将所获收益的57万元对合作社的股东进行了分红,增强了村民的信心。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农业产业支持下,5000亩的规模辐射带动全乡1621户7298人,其中贫困人口1156户5655人,对今年落雁绝对脱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据了解,除了推出“状元米”“榜眼米”“探花米”,盐津润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借助“状元”的品牌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谷壳与艾草等通过系列加工,推出了“状元枕头”等产品,极大提高了“状元米”产品的附加值。

  这种方式,是盐津决战脱贫攻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方面的一种新探索!

  昭通日报记者 张永刚 云报全媒体记者 谢毅 申时勋 杨萍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