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奋斗精神激扬壮乡苗岭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8日 08:40:00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奋斗精神激扬壮乡苗岭 

文山5000亩石山变果岭。记者 贺凯 摄

  这里,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贫困面大、程度深,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这里,历史悠久、文明璀璨,春秋战国铜鼓、女子太阳节、坡芽歌书……壮、苗、彝、瑶等11个世居民族,创造了独特多姿的民族文化,赓续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

文山壮、苗、彝、瑶等11个世居民族。文山州委宣传部 供图

  展开祖国的版图,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形如硕大的“金葫芦”横置在滇东南,是全国唯一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原战区”为一体的自治州。

  70年风雨沧桑,70年岁月如歌;与新中国共命运,与新时代同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勤劳质朴的文山各族人民团结拼搏、接续奋斗,在实现历史性跨越中迈向更加开放、进步、文明、富强。

  红色基因孕育奋斗精神

  文山是一片催生红色基因的沃土,同整个中华民族探寻真理、追求独立富强的命运始终息息相关,须臾不离。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在逆境中奋发、在奋斗中自强的历史。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王有德、楚图南、柯仲平等文山热血青年,走出大山,成为较早接受马列主义的坚定战士。

  1927年,共产党就在文山洒戛竜村建立了党支部。大革命时期,以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是云南“创立时间最早、斗争范围最广、坚守时间最长、政权最完善、少数民族参与最多、牺牲最大”的红色革命根据地。1949年12月29日,解放大军从广西百色进入富宁博爱(今剥隘)码头,吹响了解放云南的第一声冲锋号。

记者 贺凯 摄

  进入新中国,文山州成了全国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的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的援越抗法、60年代的援越抗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对越自卫还击和防御作战,文山都处在支前参战的最前沿。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文山人民,与“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参战将士,铸就了响彻中华大地的“老山精神”。

  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原陆军第14集团军时,回忆起这支部队在收复老山作战中牺牲的19岁的砚山籍壮族烈士王建川在战场上写给母亲的诗,称赞他“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军人血性。

  新雨如酥,英雄圣地老山更加郁郁葱葱。每天到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聆听英雄的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洗礼。

  战争硝烟散去之后,文山各族群众以不甘于后的奋斗精神、迎难而上的奋发勇气、时不我待的追赶意识,发扬老山精神,苦干实干,绘就家乡美好生活。

  盛夏时节,走进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片区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满目绿意,无限生机。

  西畴县99.9%的面积是山区,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达75.4%,罹患十足的“生态癌症”。面对生存和发展困境的严峻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畴人民不悲观、不埋怨、不畏缩,以“炸石造地”“凿山修路”淬炼,在苦干实干和创新探索中铸造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如今的三光片区,从一个“树木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的地方变成“干部清明、群众聪明、前途光明”的美丽乡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80元增加到现在的近万元,贫困人口发生率从91%下降至3%以下。

文山连片的雪莲果种植基地 。资料图

  昔日的乱石窝窝变成了生态绿洲,不宜人居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美丽家园。放眼壮乡苗岭,历久弥新的“西畴精神”闪耀着时代光芒,激发出文山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内生动力,成为传承自强不息精神理念、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典型范例。

  “在文山形成的一系列品格精神,都是奋斗精神的体现,激励着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投身干事创业的热潮,凝聚起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山州委书记童志云这样概括。

  接续奋斗砥砺脱贫攻坚

  精神在、魂魄在,力量就在,生机就在。

  贫困问题是文山最大的短板,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拖全省全国后腿,是文山最大的政治。

  截至2017年,文山州贫困人口仍有41.9万人,贫困发生率13.27%,全州8个县(市)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全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重点地区之一。

  决心澎湃处,扬帆奋进时。全州360万干部群众以愚公之志下“非常之功”,以实干苦干加巧干,尽锐出战,超常规勇斗“石癌”决胜“贫魔”,竭力攻克贫困这个“非常之敌”。

西畴县新兴社区集中安置点。记者 姬祥虎 摄

  西畴县新兴社区集中安置点,宽敞的街道干净整洁,道旁的树木枝繁叶茂,一幢幢崭新的房屋整齐排列。

  去年底,来自全县各地的423户1725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告别大山,易地扶贫搬迁到这里,开启了美好新生活。

  搬迁前,陈荣娟一家住在距县城80多公里的鸡街乡塘子村。搬迁后,社区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引进扶贫车间、设置公益性岗位等多渠道拓宽群众收入,她当上了社区保洁员,丈夫在附近工地务工,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甜。

搬迁群众在活动室娱乐。记者 姬祥虎 摄

  麻栗坡县铁厂乡普龙村委会,满山遍野的红豆杉和滇重楼苍翠欲滴、长势喜人。

  绿龙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采取“农户+基地+合作社”合作共赢的经营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乡里把产业扶贫发展基金入股合作社,村民每年都有分红收益。”合作社指导协调员刘显辉说,目前铁厂乡红豆杉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滇重楼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带动500余人就业,日渐成为乡里的致富产业。

资料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山州干部群众接续奋斗,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州县乡村四级同频共振,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围绕“六个精准”,以贫困县摘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为重点,深入开展查缺补漏、 “户户清”、百日冲刺行动,精准发力、尽锐出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大力弘扬“西畴精神”聚力脱贫攻坚战,全州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变、人心思干,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探索出了“5分钱工程”“幸福超市”“扶贫车间”等先进典型经验。

  至去年底,全州累计实现473个贫困行政村出列、49.24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从819个减少到346个,贫困人口从64.3万人减少到15.0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2%降到4.71%,砚山、西畴两县退出贫困。

  奋勇争先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斗精神绝非一天炼成,是由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奋斗“坐标”接续相连,进而形成可以长久滋养后人的价值谱系。

  进入新时代,文山州各级党委、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用奋斗精神来增添动力、激发活力,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奋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砚山县工业园区所属企业积极吸纳当地农民工就业。记者 张彤 摄

  砚山工业园区云南大地飞歌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生产流程井然有序,一批批刚出产的汽车导航配件正在包装加工。“我们的产品都是园区里的企业直接下订单,在园区内就解决了销路问题,公司产值达到每年1亿元。”公司董事长曾碧清介绍。

  砚山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突破,引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目前基本形成配套齐全的电子产品产业链。”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红说。预计2020年底,园区可实现汽车电子产业产值100亿元以上,创税4亿元以上,打造全国知名的汽车电子产业基地。

  砚山县稼依镇广阔的田野一望无垠,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地里,处处可见农民忙绿的身影。

  稼依过去以种植水稻为主, 2009年引进砚山县鑫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入驻以来,带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实现更高效益的发展。

砚山鑫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果蔬种植基地。记者 贺凯 摄

  鑫珵公司主动对接市场,带动农户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蔬菜种植产业,目前蔬菜发展到30多个品种,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达18000亩。相继引进了软籽石榴、黑草莓、百香果等10多个品种的高端水果,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预计明年可实现产值3亿元,带动全县1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农户种植的水果由公司回收,再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发展订单农业让农户有了更可观、稳定的收益。”公司总经理谭海江说。

  盛夏,丘北普者黑核心景区内的双龙营镇仙人洞村,万亩荷田绿意盎然,游人如织。

  这个过去与世隔绝的小渔村,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旅游业,村民建起“小洋楼”,开起客栈,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丘北县。 记者 宋泽彬 摄

  然而,随着近些年“野蛮生长”的旅馆渐渐被市场抛弃,仙人洞村的旅游发展陷入了困境。2013年以来,丘北县重点实施了民族民居建设和升级改造工程,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历时近5年,在村小组长范成元的带动下,一座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吃住购物于一体的彝族撒尼支系风格村落呈现在世人眼前,普者黑景区也迎来了游客新一轮井喷式的增长。

  “过去村民开农家乐,几十元一间的客房也鲜有人问津。如今,村里搞起民俗客栈,突出民族文化元素,提升服务质量,几百元一间的客房常常一房难求。房屋数量减少了,村民的收入却大幅提高。”范成元感慨地说。

  现在,仙人洞村196户都做起了旅游生意,客栈达到122家,全村总收入达800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年前的3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40000余元,成为远近文明的“首富村”。

  共同奋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从过去简单的吃饱、穿暖到现在的吃好、用好、生活好,改革开放以来,文山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百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与时俱进弘扬“西畴精神”,创新传承奋斗精神,激励着文山州各族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用参与伟大时代的创造实践,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高铁通了,不仅是出行方便,生意也越来越好做了,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从昆明乘坐高铁到富宁站的黄女士说,家乡通了高铁,带着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为干事创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广阔空间。

  “您在基地里做工49天半,工钱是3465元。”眼前这位正在给工人发放工钱的人叫陆存归,是广南县莲城镇小广南村人。

资料图

  陆存归22岁时,跟随同龄人外出打工,做过销售员、职业经理、地区代理商。2015年,他选择返乡创业,流转了120余亩土地,成立公司发展农业,种植猕猴桃20亩、石榴60亩、其他水果40余亩,并将附近村寨的留守妇女纳入公司基地务工,带着父老乡亲一起增收致富。

  老山第一村——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铜塔村委会小平寨村小组,干净整洁的进村道路连到各家各户,一栋栋崭新的白墙青瓦房错落有致。近年来,随着乡村游和红色旅游的兴起,这个昔日偏僻宁静的小山村开始热闹了起来。

苗族群众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记者 姬祥虎 摄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国家政策好,边民日子甜。这几年通过大力发展产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村民邓金能指着附近山头的一片茶树林说,他家种了30多亩茶叶,自己加工专卖“老山茶”,生意越来越红火,家里还搞起养殖,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全村群众建起了新房,修通了公路,收入和生活一年一大变。

  建功新时代、兴业新时代,梦想就在前方,奋斗仍在路上。一以贯之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新时代奋斗者的壮美华章正在精彩谱写。

  走进富宁县剥隘镇坡芽村,寨门崭新气派,进村水泥路干净整洁,村内古树参天、花木掩映。自2013年全村着力打造民族特色村以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化传承走向世界,2016年坡芽山歌队在俄罗斯索契获得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无伴奏民谣组别金奖。

文山城市建设显新颜。 文山州委宣传部 供图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憧憬未来,坡芽村正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重塑美丽家园新形象,村民们脸上,荡漾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模样。(记者 朱毅 王永刚 张登海 李建宏)

责任编辑:孙重远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