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云视角】文化和传统,“五韵盛景”的全新诠释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2日 14:37:17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在云南,以金、木、土、石、布为原料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不断开拓创新,推出一系列具有现代感的创意设计。

  8月8日,创意云南2019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金、木、土、石、布“五韵盛景”以新的面貌惊艳亮相,展现云南民族文化的现代感。

  云之金

  民族街舞全新诠释斑铜

  在本届文博会,保山市带来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斑铜为创作原型的精彩民族街舞节目《打铜》,民族风结合时尚街舞的新鲜感让人耳目一新。

  据了解,斑铜是云南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300多年传承历史,其工艺制作复杂,色泽瑰丽璀璨,被称为“金属宝石”。

  云南民族街舞团将斑铜的民族元素与街舞元素相结合,表现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打铜人。舞蹈演员们身着民族服饰、打铜人装扮,以现代街舞秀舞技的方式跳街舞,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该街舞团团长向东介绍,云南民族街舞团多年来一直坚持以民族、民俗元素与街舞结合创作,此次文博会的表演节目《打铜》是在央视演出过的作品,为参加文博会特意还进行了改版。他表示,节目表现的是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里积极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理念就是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承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

  周金桦:做匠人就得有匠人精神

  “这是用银雕刻而成的傣族泼水碗,上面雕刻的都是傣族传统文化的一些图式,完成它大概花了半年的时间……”在5号州市馆的西双版纳展区,周金桦正在给来参观的市民介绍自己的作品,对他来说,这一件件精心雕琢的作品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当地的人们历来喜爱银饰品。在当地,人们认为银象征着纯洁,具有驱邪避毒的作用,同时还是权力、财富的象征。因此,各族人民喜欢把银制成各种饰物,戴在头上,佩在身上,系在腰间。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欢使用银制的各种用具。

  “每一锤都要用心去敲,敲出感情,这样才能做出好的作品。”对于周金桦来说,这种精益求精敬业的匠人精神可不是说说而已。当一件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只有他知道,这些都是经过少则几天,多则几年雕琢出来的。也正是凭着这股对艺术的热爱和敬业精神,让周金桦制作出来的作品别有风采,广受人们的喜爱。

  经过多年的实践,他设计制作的民族手镯,兼具实用性、收藏性、观赏性、独创性,深受顾客青睐。短短几年时间,周金桦设计制作的产品越来越丰富:首饰、浮雕杯、茶壶、储器、工艺摆件等,不仅畅销省内外,而且远销美国、土耳其、泰国、新加坡等地,他把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推向了世界。

  

  晋宁木元素诠释文创初心

  昆明国际会展中心6号馆展现着昆明各县区的特色,形式多样的现代化设计,五颜六色的造型,让人眼花缭乱,而颇具木质感的晋宁展区则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效果,体现了文创初心。

  结合古滇国干栏式建筑的特点还原的“古滇之门”,为市民打开了一道通往晋宁历史的通道。一条宽2米、长7米的木质大长桌拉开了晋宁展览的序幕,桌子上生机盎然、错落有致的多肉植物在展品间形成了天然隔断。印有滇池扬帆泛舟的背景板,展现了晋宁53公里的沿岸线以及滇池泛舟的生活场景。展区里面,搬进了一棵“大树”,非遗鸟笼和民族工艺品都在树上展示。

  “整个晋宁馆今年可谓是 ‘土’到底,没有过多的装饰,全都是用纯木打造的。”晋宁展区设计师介绍,晋宁的郑和文化、古滇文化、民族文化等可谓是底蕴深厚,而近年来晋宁文创以“卡通小郑和”为代表正在蓬勃发展,无论是郑和文化里的船、古滇文化里的干栏式建筑,还是民族文化里的火把节等,木头都在晋宁文化历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次用全木结构来做,就是用最基本的“木”元素,把晋宁所有文化进行还原和升级,同时也想告诉人们,晋宁文创发展的初心。

  

  近20种瓦猫造型泥塑全新诠释实用性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白族泥塑面塑传习所负责人、“赵州泥塑”创始人苏龙祥本次文博会带来了很多可爱的泥塑瓦猫作品。

  “传统的瓦猫,是用来镇宅的。我们开发的这些瓦猫,主要注重了它的实用性。”苏龙祥告诉记者,去年,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举办的非遗展会上,有游客提出,希望他们把瓦猫做成有实用性的工艺品。

  受到游客的启发后,他开始研究制作,目前已开发出瓦猫造型的茶置、茶壶、香道、文玩等近20个品种。并把甲马图案创新在瓦猫上、杯子上,都很受游客欢迎。这次,他带来了6个甲马杯,开展第一天就销售一空。

  玉溪多彩陶瓷清新时尚

  “传统的玉溪窑包括玉溪青花、华宁陶和易门陶,图案多是福禄寿喜、花鸟鱼虫。我们做了一些新的设计,比如把瓦猫、陶虎、石狮子这些常见的民间题材用在平面设计上,就是你看到的‘南疆瑞兽’系列。”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张藤指着一摞青花蘸料碟,示意记者注意上面的图案。

  在玉溪市的文创产品展位上,不仅有传统青白相间的生活陶器,还有一些色彩较为出挑的马卡龙色瓦猫、萌兽蘸料碟、水粉色茶叶罐、花卉情侣碗等。这些明显符合年轻人审美特征的文创产品出自大学生团队之手。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创新,也一直在实践:从泥塑的造型变化、釉色方面多做尝试,利用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素材,并结合我们现代生活的时尚热点。这些彩色的陶瓷生活器皿比较受年轻人欢迎。”张藤说。

  

  大理石画70幅作品惊艳亮相文博会

  “苍山蕴风月,奇石吐云烟。”天然大理石画参展,是本届文博会大理展区的一大亮点。共展出70幅天然大理石画,10本介绍大理石文化的书籍。

  中国观赏石协会大理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大理州石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朱家锰介绍,大理石画的鉴赏历史悠久。唐代开始开发,明代广为流传,清代进入千家万户。这次参展的《龙凤呈祥》天然大理石画挂屏,与明代大理官员送给北京天坛祈年殿的镇殿之宝《龙凤呈祥》很相似,标价16万元。一幅八角形的小座屏,标价40万元。

  据悉,当前大理石产业在大理州的年产值近百亿元,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

  怒江彩云玉全新诠释“靓”

  位于5号展厅的怒江展区里人群熙攘,其中展出的怒江彩云玉系列艺术品一经亮相,便引来众人瞩目。

  展台上灯光明亮,写意山水、丙中洛东风村、茶马古道等雕刻作品格外夺目。这些来自高黎贡山、碧罗雪山间的珍宝,在名宿匠心的精雕细琢下,一件件富含了浓浓的怒江元素。

  围绕“文化融合发展,创意提升价值”的活动主题,怒江参展企业做足了准备,打造出题材丰富的彩云玉雕刻作品,其中不乏取材于怒江的中国写意类山水题材、中国传统文化纪实类题材及动物电影IP写实类等。

  “怒江的彩云玉真漂亮!”这是大多参观者看过之后最为真切的感受。

  怒江展区里吸睛度最高的还属“九色鹿”,整件展品以神话故事《九色鹿》为创作背景,墨绿色的廘身构成主体部分,雕刻为梅花枝节状的鹿角从头部衍生而出,细腻精致,间含若干过渡色泽,相得益彰。

  

  三套白族服饰 有代表性的女装 

  大理云绣服装专业合作社,是本届文博会大理展区的新秀,带来了大理最有代表性的三套白族女装。一套是民国风格,价值8000元;一套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风格,价值6000元;一套是近代风格生活装,价值1000元。

  大理云绣服装专业合作社昆明传习所负责人刘绪书说,“民国风格的这套白族女装,镶嵌了民国风格的图腾花样老绣片,现在已很难找到这样的绣片,收藏价值很高。这三套白族女装,款式、材质、搭配、镶嵌工艺,都蕴含着传统文化底蕴。裤脚的花边镶嵌是寿字扣、万字扣。围腰的茶花花边,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图案。织布、扎染、裁料、绣花、制衣,整个工序全手工制作。”

  普洱民族服饰融进都市风

  “请问这个面料是重磅真丝吗?”

  “是的,手感非常舒服。”

  在普洱展区,有眼尖的市民在众多展品中挑选出了颜色低调、做工精美的高端女性服饰,向参展企业普洱云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创办者周丽娟询价。

  “我们并不是照搬在普洱生活的少数民族常用的文化元素,而是用时尚的新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周丽娟让记者细看绣在淡紫色真丝长袍袖口的装饰细节:淡金、淡银的渐变色勾勒着几束线条,“这是我们普洱本地很常见的装饰图案,老百姓通常绣在包包上的,但他们的用色非常浓烈。”周丽娟说,最初设计服装时,他们照搬了本土文化中的浓重色块,但很快发现,这样的设计不受都市女性欢迎,她们觉得颜色太艳丽,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穿着。

  周丽娟说:“传统民族服装的宝贵元素必须经过不断提炼和升华,才能达到都市女性的审美标准,这是我从事文创产业最大的感受。”

  植物印染 布料绿色健康

  文博会场馆内,用植物印染布料的展区吸引了许多市民的目光。

  秦鸿雁告诉记者,植物印染是通过萃取植物中的色素,并在酸碱酶的作用下与有机布料充分结合,从而完成印染。整个印染过程是活性的,可以充分降解,既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不会破坏环境。“在版纳这个优越的自然环境中,植株的生长非常迅速,生态平衡能得到很好的维持。”秦鸿雁表示。

  秦鸿雁认为,植物印染的发展亦是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要做的是提醒少数民族保护好自己本原的技能,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再去接轨会更好。”

  云南网记者 赵黎浩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孙寅翔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