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罗荣举:山乡脱贫领路人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6日 11:10:16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他,是一位曾经在中缅边境上战斗了20年的边防卫士。2006年转业自主择业之后,他心系山区贫困群众,放弃了著名旅游城市的舒适生活,选择了到山乡农村创业。他立足当地特色,组织带领贫困群众建立种养殖合作社,发展种养殖产业,使一大批群众走出贫困,进入小康生活。他的事迹广泛见之于《转业军官》、云南日报、丽江日报、丽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荣获丽江市“自主创业、惠泽三农”先进个人、“云南省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和“全国模范军转干部”等荣誉。他就是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军转干部、玉龙县军择种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罗荣举。

  脱贫攻坚我有责 实现小康我尽责

  2006年,得知罗荣举从部队转业回到老家丽江。先后有3家实体公司向他抛来了橄榄枝,给出了副总经理、总经理的职位,薪金可观,工作环境舒适。然而,这一切都被他一一婉言谢绝。更想不到的是,他竟变卖了刚在旅游胜地丽江古城里购置的150m2房产,带着全部转业费,凑得40万元,回到乡下的九河农村,开始了他的创业新征途。

  “脱贫攻坚我有责,实现小康生活我尽责”,罗荣举不但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他不恋城市回农村,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也不是没有经济头脑,而是他向来坚守的一种执着追求。当年,在边防线上,凭着为党忠诚为国奉献的精神追求,他多次出生入死,在所不辞。临近转业的时候,他回了一次家乡,亲眼目睹了家乡贫困落后的真实面貌,心里很不是滋味。家乡虽然有着最好的特色生态资源,有着靠近旅游城市最优越的市场。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缺少能人带领。资源得不到开发,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乡亲们有的想干不敢干,有的敢干不会干,想富没门路,大多数农户还都处于贫困线上。他,明白了自己的新的战场在哪里?

  “没有乡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就像当年在边境线上执行任务,罗荣举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我虽然转业了,但我要回到农村,那里是我的另外一块战场,我要去农村创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让他们尽快跟上实现小康的步伐”。罗荣举坚定了自己无悔选择,并耐心说服了家人,回到了玉龙县九河乡灵芝园村,开始了他人生新的步履,新的创业之路。

  进入新的领域,迈步新路途,罗荣举深思熟虑,策划了自己的“振兴乡村计划”。他广泛深入群众中做调查研究,查阅了相关政策和资料,并订阅了《农村信息报》《农村种养殖技术》和《农村百事通》等报纸杂志,并多次向农业部门和农科人员请教,补好自己的知识课。经过认真思考,终于在脑海中形成了自己的“行动计划”:决心充分发挥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组建一个以投资方、基地、农户、合作社“四位一体”的新型合

  作组织,把单个农户集中起来,进行科学整合和合理搭配,通过互助互利的形式,组织农民发展种养殖业,走出一条战胜贫困,共同致富的道路。

  脱贫攻坚就是攻碉堡 再难也要上

  创业的道路充满坎坷,充满艰辛。当罗荣举踌躇满志向乡亲们抛出自己的“帮扶计划”时,他却遭到了乡亲们迎面而来的一盆“冷水”。乡亲们要么说他是“天方夜谭”,要么说“你自己干吧,我们不参与”。乡亲们的“冷水”并没有把罗荣举燃起的“一把火”浇灭,军旅生涯锻造了他不服输,不退缩的血性。“脱贫攻坚就是攻碉堡,打的就是上甘岭,再难也要上。”他经过认真调查了解,分析原因,很快找到了乡亲们拒绝他的结症。原来,乡亲们几次被所谓的投资商欺骗,思想上形成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顾虑。

  如何才能打消乡亲们的顾虑,罗荣举知道,说千道万,眼见为实,不做出样子,难服民众。于是,他决定用重点突破的兵法,拿出自己积蓄的5万元钱,首先选择扶持残疾人和根旺养鸭、鹅120只,并跟踪指导饲养三个月,很快和根旺就创收2000多元;接着,他又扶持村民彭贵香养殖生态鱼2亩,仅半年时间,就帮彭贵香创收8000元;垫支3万元。指导扶持伤残军人李寿成养殖黑山羊50只,一年就创收1.5万元。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乡亲们见到实实际际的东西,开始被他的“帮扶计划”所信服,知道他是真心为大家、帮大家,是最难得的好心人。于

  是,纷纷开始与他接近,听他的意见,学他的做法,把他当作好朋友,贴心人。

  罗荣举一股作气,趁热切打铁,不断推出帮扶新招、实招,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把乡亲们凝聚在自己周围,实施好自己的乡村帮扶计划。他在资料上得知稻田养鱼的信息,并到永胜作了考察,结合九河乡实际进行分析,认为项目完全可以在九河实施。在县军转办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县扶贫办把一个50万元的稻田养鱼项目交给他组织实施。在他精心组织,精心管理下,稻田养鱼获得了成功。项目覆盖28个村民小组,惠及873户农户,养殖面积达2023亩,当年就为乡亲们创收128万元。如今,稻田养鱼已经成为九河乡的一个品牌项目,覆盖28个村民小组,873户,养殖面积2000多亩,累计产生效益208万元,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增收致富。。

  经过艰辛探索,做出样子,干出实绩,罗荣举逐渐被乡亲们信服,被乡亲们认可。2010年,他建立了玉龙县军择农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首批有47户加入。到2013年,合作社会覆盖到九河乡所有村委会,达到500余户,2200人。种养殖规模和品种也在更广阔的领域发展。种植重楼30亩,其它中草药200亩;新增种植烤烟250亩;建立了鸭鹅养殖基地和丽江特色黑山羊基地,养鸭鹅2500只,黑山羊1000余只,为群众增收600多万元

  帮扶不停 冲锋不止

  罗荣举当初的志向实现了,不但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而且荣获了多项荣誉。2008年,他被玉龙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丽江市政府授予“自主创业,惠泽三农”的荣誉;同年,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云南省模范军转干部”。然而,他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深知,作为一名战士,在帮扶脱贫的路上,一定要像战场上一样,冲锋不止。

  “帮扶不停,冲锋不止”罗荣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随着社员不断增多,给他带来了在管理、生产、项目创新上的许多新课题;市场供求的瞬息万变,要求他不断创新发展,走向更高。他拿出当年侦察兵所特有的韧性和善思,积极参加市、县举办的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自费到各地考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商战本领。他引进和改良滇重楼种植技术,大胆探索用鸭鹅粪便做底肥,指导农户种植名贵药材滇重楼,使滇重楼种植的产量在原来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他所创新的山药种植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山药采收率低下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工效,得到了当地农技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县推广。2016年,他在市人社局的关心下,建立起了合作社实验室、  温室大棚,培育出了台湾泥鳅、野生石蛙,羊肚菌等新产品。如今,经过他和广大社员的不断努力,军择种养殖合作社真正形成了一个集种养一体化的新型环保无公害农业示范基地。有力地推动脱贫攻坚步伐,目前,合作社脱贫群众已经达到99%。

  他重视合作社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上级的帮助下,他组

  织社员投工投劳,修建人畜饮水三面光水渠2.5千米;发动群众自筹资金18万元,自投3万元,修建了村级水泥路1.5千米。经他协调,修建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大大改善了合作社生产发展的条件。

  为了帮助群众走出贫困,罗荣举不但付出了心血汗水,还支持了发展资金。回乡创业8年多来,他为乡亲们滚动垫支了150万元的发展资金。免收了乡亲们承诺每年返回给他10%的提成,共计50万元。总有亲友说他“傻”,但他却说国家和军队给我的退役金已经够了,只要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开心的事,所有的困惑,艰辛,甚至是委屈都算不得什么,反倒是组织给了我很多很多的荣誉。

  2014年5月,在第六次全国军转干部表彰大会上,罗荣举同志被授予“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同志的接见。极大地鼓舞了他不断奋进,做好帮扶,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无私奉献 惠泽一方

  罗荣举同志在7年多的创业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胜枚举,但他能以淡定的心态和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用心实践着他的美好誓言。看到在农村创收实属不易,他不仅为乡亲们累计垫支了50多万元的发展资金,帮助乡亲们创收600多万元,更难能可贵的是还免收了乡亲们当初答应每年返补他10%的提成40多万元,而他7年来的个人创收还不足10万元。他不是傻,

  而是他心中揣着一本乡亲们的明细账,自己每月都能按时领到可满足生活的退役金,而乡亲们辛劳一年的收入有的家庭还没他一月的退役金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像他这样能为他人作嫁妆的人确实少见了,这也是他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最真实的风采写照。

  在他为乡亲们谋福祉的日子里,还有最让他开心的两件事。

  有两家田地连在一块的社员,由于历史原因,祖上多少代互不往来,积怨很深,政府主管部门多次调解无效。当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把两家分到一个互助小组同时种植烤烟。平时干活,他就分别和他们聊一些在当今这个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社会中远亲不如近邻的客观道理。在他的努力下,潜移默化中,两家社员消除了多年的隔阂,自愿结成了最好的互助组,两家的年收入逐年增加,用两家人的积怨转化了两个家族的长期矛盾,在他的辛勤工作和感召下,村里逐渐形成了和谐的创业环境。

  由于长期形成的不良影响,他所扶持的村,过去随时都有酗

  酒滋事、无事生非的事件发生,政法机关都感到头疼。他回乡后了解到,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有条件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留村的人长期以往形成了无所事事、好吃懒做的怪圈。看到这些,他明白该怎么做了。他首先有针对性地帮扶了五户较为突出的后进村民,有条件的、因地制宜地帮他们找出各自的发展之路,使他们人人有事干,户户有发展。在日常活动中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循序渐进地灌输法律知识。同时,积极向各级反应情况,在上级的关怀下,为村里修建了老年活动中心,置办了老、中、轻都适宜的娱乐设施。农闲时,男女老少都可去那里活动,渐渐的村里助人为乐的人多了,不良行为的事少了。他所帮扶的村被县里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无私奉献,惠泽一方”,这是村民们对他的最高评价,甚至有很多村民要选他当村委会干部。

  他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他不但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踊跃参加了汶川大地震和玉龙县2011年抗旱救灾捐款,还不时接济村里老人、贫困学生,当他了解到村里妇女没有过“三八”节时,毫不吝啬捐款3000多元为村里姐妹们过了7个“三八”节,他计划将这一活动进行下去。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正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市里一位领导评价他的事迹时说:要是我们每个乡镇都有几个像他一样的人,我们的农村工作就好做多了!

责任编辑:李欧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