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 张成 摄
云南网讯(记者 张成)2020年2月,随着圆梦社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入住,这个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工作重心也从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为主转变。怎么让社区居民“稳得住” “能致富”?扶贫车间给出了答案。
扶贫车间 张成 摄
在广南县莲城镇圆梦社区,返乡创业青年李廷义正在他的服装制作车间忙碌着,曾经在广东打过工、开过厂的他如今回到家乡。“我想就是以后能做得更好,做得更大。在社区里面为百姓提供一些就业岗位,让他们能够在家门口就业,让他们得生活更好。”李廷义说。
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收获最大的是社区居民。在圆梦社区,不少是从山高路远的村寨搬下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不仅住上了新居,更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就业问题迎刃而解。
扶贫车间 张成 摄
公司员工吴永珍过去居住在交通闭塞的广南县那洒镇岜皓村龙里村小组,距离如今的居住地有一个半小时车程。“以前回趟家都不容易,日子不好过,我就跟着去外面打工了。”如今搬入新居,吴永珍舍不得离开孩子,更不想背井离乡的出去打工了,“收入也稳定,工作也方便,都在离家两三分钟的地方上班了,日子当然好过了。”和吴永珍一样,她的丈夫也在社区建筑工地上找到工作。“以前打工,哪敢想就在楼下上班。”吴永珍说。
如今,扶贫车间的60台生产机器转起来了,117名社区居民有了工作,每个月能有2000-4000元不等的收入,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扶贫车间的产品对口销往广东、广西一带,年产值可达500万元。圆梦社区“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扶贫就业新思路,让社区居民出门几步路便可自力更生挣钱,他们的“城市梦”“就业梦”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