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课程思政要站在时代的高度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4日 09:00:05  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课程思政要站在时代的高度

课程思政既是学校教育本来的回归,也是对现实学校教育教学的纠偏。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学校的一切都为育人。育人之本在育德,孔子曰:德者,本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曾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课程思政就是要让学校教育回归本来,让学校的所有课程都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担当育人之责,共同落实好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德育弱化倾向突出: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以升学率、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根本或者唯一的指标;一些学校较为严重地被应试教育左右,以升学率、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优劣根本或者唯一的条件;一些教师较为严重地存在着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轻视德的培育的倾向。这样的状况与我们长期以来倡导的教育方针是不符合的,必须纠正。

课程思政是应对现实社会思想文化问题的重要教育手段。当今世界的思想政治斗争并未终结,不仅如此,随着我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些意识形态偏见固化者疯狂地向我们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甚至不惜造谣惑众、恶意中伤。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社会逐渐呈现出文化多元、思想多元的状况,这促进了我们解放思想和开阔视野,但不可否认,伴随着开放,国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文化也溜了进来,而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学子们难辨是非曲直,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唯我为重已成为一些人的观念和行为,这对我们的青少年造成了负面影响。从我们的一些学生看,他们掌握了些知识、技能,有的还有着精湛的才艺,但其政治、思想、道德、纪律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模糊,行为失范频发,埋头互联网,痴迷打游戏。特别在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力量,各种思想文化都想渗透其中,都想占领它。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必须以正确的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统领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的状况。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必须清楚是为谁开设,都必须清楚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若不清楚,若不能较好地解决,我们的学校将迷失方向,开办学校的初衷将难以坚守。

课程思政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民族复兴大任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用了短短70年的时间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而今进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现在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一项无比艰巨伟大的任务,是一场无比艰巨伟大的斗争,绝不是靠少数人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亿万中华儿女怀揣梦想、矢志不渝、艰苦奋斗才可以实现的。我们今天的在校学生,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主要担当者,他们是否有实现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奋斗精神,直接关乎民族复兴大任的完成。所以,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为实现民族复兴造就人才、培育力量上实施教育,要真正让我们的学生有理想信念,能担大任,勇于奋斗,勇于进取,决不可沉溺于吃喝玩乐之中。从现实看,仅靠现在开设的思想政治课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也是不够的,必须各学科都根据自己教学的内容、特点等,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思政教育,共同完成培育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任。

因此,课程思政需要各学科从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两个基本路径上精细打磨。在教学环节上,要在准备环节注重预设,在实施环节关注生成,在总结环节有意提升,在练习环节精心设计,在实践环节积极拓展。在教学内容上,要对教学的知识技术产生的背景进行阐析,对教学的技术技能操作进行规范意识教育,对教学的知识能力进行价值指导。

站在时代高度,课程思政的实施要达到如下基本要求。第一,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想得到,才可做得到。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增强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谨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第二,提高课程思政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理论知识,也有其规律方法和艺术。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努力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其教育的规律方法和艺术,提高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自己说服教育、情感陶冶等能力。第三,课程思政要有机、自然、贴切。课程思政是随课程教学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课程+思政的教学,即课程思政应有机、自然、贴切地实施。有机即课程教学内容自身蕴含和内展的,而非外在添加、附庸的。自然即自如的、水到渠成的,而非刻意、生硬的。贴切即与教学内容黏合在一起的、真切的,而非附加的、假意的。第四,课程思政要适时、适度、适当。适时即随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的同时及时、实时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非教学内容学习完、教学活动结束后的教育。适度即与课程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教育因素适合的、恰切的教育,而非大而不当、不着边际的教育。适当即既适于教学内容,也适于教育对象,而非不看教学内容、不看教学对象的主观思政教育。

(作者:张方方,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党总支教师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