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答案是这样的:
真正的云南
是中国最复杂、最多彩的省份
是永不回应的高冷雪峰
也是孕育生命的热带雨林
是奔流直下的大江大河
也是静谧旖旎的高原湖泊
还是中华民族56个成员中
26个民族的世居家园
远超你的想象
90字,足以让人窥见云南“中国最美丽省份”的魅力。
这里海拔高差6000余米,同时具有寒、温、热(包括亚热带)三带气候,“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别具特色。
这里江河纵横,湖泊遍布,境内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889条,高原湖泊有40余个,水域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总蓄水量1480.19亿立方米。
这里有全国60%以上的高等植物、全国58.9%的脊椎动物,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首,坐拥“植物王国”“ 动物王国”“药物宝库”“香料之乡”“天然花园”等桂冠。
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2.4%,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98.1%,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I-Ⅲ类水体比例达78%,湿地保护率超50%,建成区绿地率达33%,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美誉名副其实。
打造“美丽”标签,打好“绿色”品牌,走好“生态”发展之路,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强调不能吃子孙饭,要造福人类,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近年来,云南省——
◆出台了《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关于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
◆大力推进最美丽省份建设,以“五个坚持”“四个彻底转变”革命性举措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系统打造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美丽公路;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挂图作战,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深入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清理整治,强化重点行业检查,专项整治垃圾焚烧、入河排污等。
针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云南已经基本建立了完整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通过机构改革,云南将原来分散的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统一整合到林草部门,从根本上解决了自然保护地管理交叉、“九龙治水”的现实问题。
◆开展全省范围的自然保护地现状评估,并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建立了全省自然保护地边界数据库。
◆出台《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云南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公园监管运维体制试点工作已经在普达措国家公园落地试点。
截至目前,我省已划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矿山公园、沙漠(石漠)公园、水利风景区及国际履约的自然保护地等11类360处自然保护地,保护面积达8294.60万亩,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32%。
这14.32%的国土面积,堪称中国最美丽省份“压箱底”的绝美风景。更难得的是,依靠这好风景,周边群众吃上了“绿色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2019年,云南文化旅游综合带动8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普达措国家公园对边社区实施反哺政策及教育补贴,并适当解决就业,让周边不少粮食都需要国家救济的区域基本实现脱贫。目前,公园超过1/3的员工都来自周边社区。
大围山国家公园附近,当地积极发掘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和特色饮食等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相互加持帮厨苗家儿女脱贫致富。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和独龙江国家公园科学细致划定了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在生态修复、生态护林、生态风景线打造等工作中优先聘请当地贫困户,同时持续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寨,发展林下经济和特色种植养殖业,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
……
绿水青山不曾改,金山银山次第来。
好风景里孕育着好日子,幸福,正在云南蔓延开来。
统筹:李向雄
策划:罗蓉婵 自然
编辑:范春艳
制图:李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