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你笑起来真好看】镇雄:银厂坪新村十大暖心设计 展现社会扶贫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4日 10:34:00  来源: 云视网

  原标题:【你笑起来真好看】镇雄:银厂坪新村十大暖心设计 展现社会扶贫新成效

  7月7日,云视网记者走进云南昭通镇雄县,采访镇雄在易地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住房安全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饮水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镇雄县属昭通市,史称“大雄古邦”,素有“鸡鸣三省”美名,是赤水河发源地。集革命老区、高寒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属全国革命老区县。全县总人口171万人,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镇雄县政府多措并举,发动当地企业家参与社会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改变穷困面貌。社会扶贫已成为镇雄县政府、市场、社会新“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镇雄籍企业家捐资扶贫,为家乡脱贫助力

  在镇雄县赤水源镇螳螂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银厂坪,记者看到了这里的新貌。

  据悉,银厂坪新村包含116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屋,由政府出资2237万余元,镇雄籍企业家邓坤捐资2200万余元共同打造。该项目自2015年立项,2016年初开始建设,并于2017年五月交付使用,每户房屋都做到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的标准,银厂坪新村项目中还包含硬化路面、统一房屋外装、医疗服务站、幼儿园等生活配套。房屋交付时,镇雄籍企业家邓坤还为每户住房免费提供了厨卫瓷砖、马桶、备水箱等内部装修材料,极大方便了家乡人民的新居建设,将镇雄县社会扶贫的举措落到实处、惠及百姓。

  银厂坪新村十大暖心设计,展现镇雄“两梳理、两出力”社会扶贫新成效

  针对本地区人多地少的资源型贫困和普遍学历低的素质型贫困现状,镇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扶贫工作,把社会扶贫作为凝聚扶贫合力的重要环节,提出了“两梳理、两出力”的工作思路。其中,“两梳理”包括梳理镇雄籍在外企业家、能人代表和梳理脱贫攻坚工作中缺乏资金的项目;“两出力”是指请企业家们为脱贫攻坚贡献财力、智力,共同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工作。

  结合镇雄县“两梳理、两出力”的工作思路,企业家们尽心尽力为家乡脱贫出谋划策。在银厂坪新村建设中,企业家邓坤考虑到家乡气候寒冷、潮湿等因素,特意将安置点房屋以暖色调统一修饰,乳白色的墙面、橙色的线条搭配小青瓦,鲜明、温暖的色彩搭配使整齐、别致的建筑群在山水掩映间别具风采。

  每户都参考联排别墅式设计,房屋前均设置了独立小菜园,使每家每户都能做到足不出户即可种植、收获。同时,在打造银厂坪新村安置点时,还配套设置了社区活动室、幼儿园、医务室等,使安置点居民就近可以解决生活所需,最大限度减少居民生活负担,为搬迁居民提供安全、温暖、便利的生活环境。

  此外,依据当地背靠山峦、水库湿地的特殊地理条件,安置点中还搭配了2个休闲广场和2个人工湖景观设计,在落实扶贫搬迁工作的同时,践行绿化量化工程,使扶贫安置点享有开门见山、低头向水的园林景观。

  直播活动振奋人心,当地干部群众反响热烈

  镇雄县赤水源镇螳螂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民苏绪英一家7口,是从条件极度落后的河沟村搬过来的,现在,她家分到的两层100多平米的房子干净整洁,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丈夫、儿子儿媳在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在安徽务工,收入还不错,她自己在家带孙女。安置点周围有人工湖、超市、活动广场、幼儿园、卫生室等,生活比原来方便了很多。闲暇时,苏绪英还可以广场上和乡亲邻里到拉拉家常、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苏绪英告诉记者:“我们以前住的地方在山脚,很难住,房子也很不好,山上涨大水我们很害怕,晚上不敢睡觉,怕水把我们冲走。现在我们住在这里,不说好几十倍,直接好100倍,我们住在这里很幸福!”

  镇雄县赤水源镇螳螂村总支部书记成洪表示:“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安置点发展更好的产业,带动这里住的群众,能够让他们找到生活的着落,让他们安心住下来以后,就在这周围务工,解决生活的问题。”

  镇雄县脱贫攻坚帮扶干部庄婷婷告诉记者:“看到现在农村的变化很大,路域环境比以前好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比以前好了,我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对接13家贫困户,这13家都已经搬到了新家,以后我也会继续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镇雄县脱贫攻坚帮扶干部罗勇表示:“我对螳螂村扶贫安置点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感到十分惊讶,这些年来,社会扶贫已经成为镇雄县政府、市场、社会新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中的一极,我相信,今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回报家乡,为家乡的扶贫事业做出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贡献。”

  镇雄县镇村围绕就业、产业、就学、人居环境提升等扎实开展工作,全面加强安置点社会治理,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下一步,为了能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当地结合实际,按照“长短结合、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产业发展思路,规划发展种养殖业和旅游业,开发务工岗位,帮助群众更好的脱贫致富。(记者 刘昶希 严平 杨锐)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