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你笑起来真好看】澜沧:多彩文化助脱贫 科技小院来帮扶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5日 13:28:22  来源: 云视网

  原标题:【你笑起来真好看】澜沧:多彩文化助脱贫 科技小院来帮扶

 

 

  近日,云视网记者走进澜沧县,探访澜沧县脱贫攻坚和多元文化的共通交融。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云南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其中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隶属普洱市,这里拉祜族人口最为集中,拉祜族传统文化也保留得最为完整。

  澜沧县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为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加快“直过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澜沧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区位性贫困、条件性贫困、素质性贫困、意识性贫困和结构性贫困等突出问题,攻克“直过民族”地区贫困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澜沧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能歌善舞拉祜族,多彩文化助脱贫

  拉祜人民崇尚自然,保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将对生活的热爱融入民俗音乐与舞蹈中。澜沧县委政府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通过“唱歌跳舞”增收致富,带动建档立卡户8000多户3万余人脱贫。

图片1.png

  作为示范点的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村民们扛起锄头能下地、拿起吉他能上台。演出分红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的最重要渠道之一。

  “快乐拉祜”老达保  唱歌、跳舞脱贫致富了

  黄昏时分的澜沧县酒井乡,穿着一身拉祜族传统服饰的李石开手里举着芦笙,边吹边跳,依着芦笙曲调的变化而变换舞蹈动作。他的舞步铿锵有力,感染力很强。李石开,是拉祜族芦笙舞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2.png

  拉祜族能歌善舞,他们的舞蹈动作往往与生产紧密结合,有芦笙舞、摆舞、跳歌等。芦笙舞是拉祜族人民欢度节日时跳的一种大型集体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石开自幼就开始学习芦笙舞,师从父辈及多位民间艺人,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现在他已基本掌握了83个套路的内容与技巧。

  走进李石开的家——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时,村口吉他伴奏下的《快乐拉祜》萦绕耳际,眼前的老达保村风光秀丽、生态良好,一栋栋“干栏式”建筑错落有致地在树林间若隐若现。

图片3.png

  老达保是典型的拉祜族村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这个拉祜山乡有包括李石开在内的6个非遗传承人。

  李石开的女儿李娜倮自幼受父亲熏陶,13岁时便学会了吉他弹唱,16岁学会了作词作曲,如今也成拉祜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了。这个普通的拉祜族妇女,既没有上过一天的音乐学院,也没有受过一天的专业训练,一首唱遍世界的歌曲《快乐拉祜》,就是李娜倮和丈夫创作的。在她的带动下,全村自创的拉祜族民歌达到了300多首,其中李娜倮个人所创作的歌曲就有30首之多。

图片4.png

  李娜倮2012年当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她还获得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奖。2012年,李娜倮一家受邀走进央视《艺术人生》节目,现场演唱了拉祜族歌曲《实在舍不得》。李娜倮还是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多次组织村民到全国各地演出,还走上央视、国家大剧院等舞台,让芦笙舞、拉祜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大众视野里,也让老达保这个偏远山寨成为远近闻名的拉祜文化名村、旅游产业新村。

图片5.png

  眼前的李娜倮十分漂亮,身着靓丽的拉祜族服饰,发髻上插着别致的葫芦发饰,她在自家开的餐厅二楼上为我们弹着吉他,唱起了《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歌声婉转动听、情感真挚,在这个美丽的拉祜寨子里传得很远很远……

图片6.png

  老达保这个村寨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除了芦笙舞这个拉祜族传统的舞蹈,村民们还几乎人人会弹奏吉他这件西方乐器。老达保有500人,他们中能弹奏吉他的就有200多人。

图片7.png

  老达保与吉他的相遇,也是源自李石开。1984年,李石开去澜沧县东回乡班利村学习拉祜族文字,授课的拉祜族老师爱弹吉他,教了他一点,回到老达保后,李石开把家里的一头猪卖了,拿了60元钱去县里买了第一把吉他。如今,老达保寨子里有了200多把吉他。2006年以前,老达保村年人均纯收入仅1715元。

图片8.png

  近年来澜沧县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帮助老达保的村民们在唱唱跳跳中实现了快乐脱贫,村民们开始享受着文化扶贫带来的甜美生活。农忙时,村民就到田地里干活,农闲时就背上吉他唱歌、跳舞。老老少少500多人都能唱能跳。

图片9.png

  从2013年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成立以来,老达保村民小组共演出470余场次,接待游客10.65万余人次,实现演出收入18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500多万元,全组村民人均年分红超过4600元。2016年,老达保终于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我们老达保唱歌、跳舞脱贫致富了。”李石开说。

图片10.png

  去年末,老达保村经济总收入已经达到540.69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7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40.98元,90户39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变山林为“扶贫车间”,科技小院发挥大作用

  澜沧县紧紧抓住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通过推行“12345”“技能+产业”科技扶贫模式,建成11个林下有机三七科技成果和15个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示范样板,引进9家科技企业落户澜沧,助推全县脱贫摘帽。

  据悉,2015年底,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包括朱有勇院士在内的专家小组进驻澜沧县,成立院士工作站,并筹建中国工程院澜沧扶贫科技小院。经过专家小组走村串户的实地考察,在澜沧建设了冬季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不仅解决了当地冬季土地荒废问题,更为农户增收提供了又一新兴渠道。

图片11.png

  依托当地地理及气候优势,澜沧县适宜林下三七种植。但三七种植的基础投入较大,种植要求相对严苛,为减轻农户种植压力,在中国工程院及当地政府的联合支持下,引入了帮扶企业,企业租用农户土地并按指定技术标准进行三七种植,并开设种植技术课程,专门教授三七种植方法,当地居民可通过协助企业三七种植获得相应的务工报酬,这也解决了部分当地人力资源过剩问题。与此同时,企业种植三七的15%收益作为中国工程院智力支持的分成,也发放给当地百姓。

图片12.png

  澜沧县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充分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多措并举,把深度贫困的帽子丢进历史尘埃,确保以优异成绩他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者 盛雪梅 刘昶希 严平)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