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解锁“绿色小区”的幸福密码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7日 08:00:17  来源: 青海日报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解锁“绿色小区”的幸福密码

在花园中消夏的居民,享受着优美的小区景观。

居民将分类的垃圾投入相应垃圾桶。赵睿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是底色。小康生活,除了吃饱穿暖,还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人们脸上还要有笑容、心里有快乐。

近日,记者走进西宁市城东区中惠·紫金城小区,感受小区居民的幸福感,解锁“绿色小区”的幸福密码。

“我住进这个小区两年来,对绿色环境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现在整个小区就是一个公园,我的家就在公园内,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城市人的小康生活。”居民李辉说。

两年前的夏天,哈玉贞女士一家搬进小区时的第一感觉是荒凉,由于二期工程刚刚交付不久,小区的绿化和景观建设尚未完善,还有些裸露的土地和施工区域,看上去与预期中的相差不少。“我都有些后悔把房子买到这里,以前住的地方虽然是老城区,拥挤、嘈杂,但从不缺乏人气,街头也都是绿色植物,这里住的人少,院子里也没有规划好植物景观。”

这种情况,从2019年开始有了明显的改观。

“有天下班我看见社区工作人员在宣传绿色小区,传单上对小区绿色建设的理念和措施写得都很详细,我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工作。”居民孙玉顺是八一路小学副校长,在平常的工作中,他给学生们做了不少宣传和践行“绿色生活”的工作,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也在小区里做起了这项工作。

“仅仅自己做好,效果是有限的,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与邻居们沟通、配合,一起为绿色、环保出力,影响并带动全体居民行动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孙玉顺和社区及物业工作人员遭遇过冷眼和拒绝,有的人甚至说他们“多管闲事”,可经过不断的沟通,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捡垃圾、不再高空抛物、不破坏公共设施、自觉垃圾分类……改观一点点出现,效果一步步凸显,我们在宣传、教育群众的同时,也和他们共同养成了良好的公共卫生及行为习惯,更令我们欣喜的是,他们也在潜移默化地传播这些正能量。”大众街街道园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蓓菊一边说着,一边带我们走向花园的一角。

一路上,小区一期入口门洞墙体的项目实施分解、图说《西宁市民绿色生活公约》等内容,“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宣传立柱,绿色发展宣传长廊,凉亭“绿色议事厅”等区域,都让人感受到“绿色生活”气息。

走到东北角的草坪处,几间建于其中的小房子瞬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这些是我们打造的‘绿色驿站’,每个小屋有不同的主题,有用废弃物改造后构成的家居用品展区,也有5D绿色出行生活体验区,最受居民欢迎的就是这间兑换绿色积分的,货架上的每件日用品都标明了所需的分值,居民凭积分兑换。”王蓓菊说,积分主要是居民通过使用“智能垃圾桶”扫码获得,每周六开放兑换小屋,以此鼓励群众多参与。

哈玉贞和孙玉顺都是小区里的积极参与者,还有和他们一样的一些居民,与社区及物业工作人员组成小区“绿色志愿服务队”,共同推动小区的绿色建设,不仅引导大家爱护环境、维护卫生,还倡导可循环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小区里有小桥流水、亭台花树、整洁楼宇,小区外有苦水沟湿地公园,居民们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旧物改造再利用,早晚时到处是健身的人,经过今年的疫情,大家对消毒、清洁的要求也高了,这些愈加完善的绿色、健康生活,都是我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中解锁的幸福密码”。孙玉顺说着,脸上充满自豪。(赵睿)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