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村集体“腰包”鼓起来 村民“红利”多起来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9日 07:50:25  来源: 青海日报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村集体“腰包”鼓起来 村民“红利”多起来

吾金才让往仓库搬运晒干的菜籽。

第一书记才让项加走访贫困户。

群众家的小庭院。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秋收过后,刚清闲了一阵的吾金才让又忙活起来了,忙村集体的事业,忙自家的庄稼,这样的忙碌从年头持续到年尾,对于吾金才让而言没有农闲季节。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加拉村广场上,趁着艳阳高照,吾金才让将仓库内的油菜籽一袋袋搬到广场上,倒在事先铺好的塑料上摊开。一个上午,偌大的广场上晒满了油菜籽,一颗颗黑黝黝的小油菜籽透着亮闪闪的光。

顾不上喝一口水,吾金才让又钻进广场旁的榨油坊,包装新榨的菜籽油……这就是吾金才让一天的工作。他说,虽然很忙碌,但却很踏实,每天有活干,每月有固定工资。

2018年,加拉村利用村集体经济“破零”的40万元启动资金,创办了共和县拉日羊德商贸有限公司,将村“两委”老办公室和荒废的学校改造成厂房车间,购置机械设备,建成了榨油、饲草料加工为支撑的村集体产业,2019年底正式投产。

吾金才让是公司的一名固定员工,从公司成立时就在公司务工,每个月1600元工资,周一至周五上班,周六周日休息。

“年龄大了,工地上打工老板不要,靠着种庄稼勉强能吃饱饭。”吾金才让说出了自己的无奈。

吾金才让今年54岁,一家三口是加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和老伴种着9亩(0.6公顷)耕地,每年种植的农作物基本是小麦、蚕豆、油菜籽、马铃薯,差别只是每年的面积不同而已,而这些农作物只能保障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没有余粮可以出售。女儿在青海师范大学上学,支付学费和生活费都有困难。

种种压力下,吾金才让选择了在家门口务工,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对于吾金才让而言却是最好的选择。

“周末和节假日可以正常休息,在家门口挣到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家里,帮着老伴把家里的庄稼种好收好,一年不愁口粮,挣的工资还能供养女儿读完大学。”吾金才让心满意足地说。

今年,吾金才让用到户产业资金购置了一辆三轮车,不仅自己家可以用,还能在公司多挣些钱。

加拉村村集体产业员工有10名,全部是本村村民。从2019年投产至今,一年多时间,实现了营业额20万元,盈利8万元,盈利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设立公益性岗位,使村集体红利普惠更多的群众,今年73岁的刘刚就是其中之一。

刘刚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高血压,采访当天他去县医院看病,未能和他聊天,我们见到了刘刚的老伴孙桂花。

今年70岁的孙桂花从小左眼残疾,到处看病做手术,始终没有治好。五年前,右眼又出血,也没能治好,双眼残疾三级,今年成了一级。我们和孙桂花聊天时的距离只有一米多,而她还是看不清,看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

孙桂花说,岁数大了,干不了重活,老两口用到户产业资金购买了10只羊,老伴腿脚还算利索,可以上山放羊。

2019年,加拉村“两委”在村内设了9个公益性岗位,打扫村子里的卫生,每个月打扫两次,每年3000元的工资,看老两口生活困难,就将刘刚放在了公益性岗位上。今年,加拉村将公益性岗位的数量增加到了11个。

“养几只羊,拿着高龄补贴和养老金,再拿上公益性岗位收入,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孙桂花老人说。

如今,加拉村集体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产业结构更加多元,村集体壮大的同时,更多的村民享受到了村集体“红利”,脸上幸福的笑容越发灿烂。(张多钧)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