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生态“赋能”展绿颜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8日 08:30:12  来源: 青海日报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生态“赋能”展绿颜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拍摄的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摄影:张龙(新华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是三江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凭借独特且珍贵的生态财富,今日青海正以生态之名走上世界发展的舞台,从曾经的经济小省转变为生态大省,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挖掘绿色发展潜能,以实际行动让生态价值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于青海,绿色是靓丽的发展色,更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正在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的实践中厚植绿色发展底蕴,让青海大地涌动起绿色发展滚滚“浪潮”。

树牢绿色理念

当今日青海正凭生态之名走向世界,生态也便成为了青海最重要且最可持续的品牌。纵观青海大地,清洁能源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鼎力支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带来产业结构向好向优,高效集约种养殖方式推动“青字号”品牌响亮全国,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青海儿女正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转化中,创造着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无限动能。

近年来,我省切实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随着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相继启动,成为了全国首个“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并开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的序幕,目前我省正在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为抓手,努力完成“五个区、一个体系、一个典范”和“争当第一、走在前端、打造高端”的目标任务。

作为全国第一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从试点探索初期到即将步入正式设园的关键,生活在极地江源的17211名生态管护员行走于山水间守护着极地江源的大美,而且实现“一户一岗”,每个月固定的工资收入还能补给家用,这是国家公园内绿色发展的有益探索。

不仅如此,特许经营成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内新的绿色尝试。澜沧江昂赛大峡谷自开展特许经营以来,生态旅游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部分,很多生态管护员不仅是生态保护的宣传员,也是生态旅游的引导者,澜沧江源园区昂赛管护站副站长才旺多杰就是其中之一。

再到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有一支全民参与生态环保的队伍,在每个月固定的环境卫生整治日,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村巷、草原深入,捡拾垃圾扮靓家园。反观河南县全民保护环境的生态美德,最有力的“推手”是一场长达16年之久的“禁塑”行动,在一个又一个保护环境的小行动中,构筑起从全域无垃圾向全域无废转型的大效应,现今河南县荣获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以“禁塑”为着力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物草丰美的河曲草原成为高原特色农牧业的发展“高地”,从这里走出的雪多牦牛以绿色、有机、无污染著称,正在全国各地打响“青字号”品牌。而高原特色农牧业支撑起的种养殖合作社又成为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支撑起群众的幸福生活。

立足特殊的省情实际,坚决扛起生态保护责任,我省实施生态报国战略,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绿水青山与民生福祉、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立足当下与着眼长远的关系,牢牢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切实做好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文章。

筑牢绿色本底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立足青海实际,生态不仅是大美青海打响靓丽品牌的自然和生态财富,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和经济财富。

立足生态保护优先寻求高质量发展,将生态保护与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了保护好三江源头珍贵的自然资源,坚持“划区轮牧、合理载畜、整合资源、多种经营”的发展理念,不断延伸产业链,从源头养殖到干肉、酥油等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股民年户均分红超过了1万元,有的达2万元,依靠原始放牧的牧民看到了保护生态带来的好处。

当前的青海正凭借独特的生态禀赋,加快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青字号”农产品从过去“藏在深闺人不识”到走出省门甚至迈出国门,在助力青海经济增长的同时,更是青海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奉献。

自开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至今,青海扎实推进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等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以黄南州为例,加快构建牦牛生产体系、加工体系、经营体系全产业链,目前“泽库黑牦牛”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放眼全省,辐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高原特色农牧业等众多领域的企业正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在提质增效的具体实践中推动高质量发展。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不断延伸产业链,经过一道道工序的精深加工后,沙棘和枸杞相关产品已经实现高效无污染循环利用,做到了“吃干榨净”,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并销往各地。

近年来,青海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作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和有机枸杞生产基地,枸杞产业发展已从最初的单一种植,延伸到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制种选种、科研研发等产业链,产品品质逐年上升,市场认可度、占有率逐年提高。

推动绿色发展

立足实际,青海近90%的面积为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成为经济规模和发展空间的主要制约因素,又加之青海发展底子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绿色发展无疑是时代发展最适当的切入点,坚守绿色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创造绿色生产生活,是善待自然和人类的最好方式,也是青海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时代抉择。

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照、风能等资源,打破地域等瓶颈,在短板中觅得新机,我省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在光伏光热、水光互补、风光互补上取得了众多技术突破,一批批绿色向前、结构向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崛起,光伏、风电、锂电等产业在绿色中孕育新“机”,释放动能。

前不久,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启动送电,作为世界首条清洁能源输送通道,每年400亿千瓦时清洁电量不仅“电亮”了青海经济发展活力,更彰显了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全力推动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的坚定意志。

和它同样刷新世界纪录的,还有今年5月起青海连续100天对三江源16个县和1个镇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从“绿电7日”到“绿电9日”再到“绿电15日”、“绿电百日”,一次次看涨的不仅仅是数字,更展现着青海从原材料供给、光伏组件加工、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等清洁能源全产业链条的纵深推进。

得益于坚固的清洁能源支撑,今年我省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正式启动清洁供暖示范县建设,将积极探索三江源地区清洁供暖新模式,为筑牢“中华水塔”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以生态、循环、数字、飞地“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的结构转型,清洁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87%,循环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高原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青海新能源大数据中心等投入使用,新动能快速增长,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循环”正不断释放叠加效应,从省会西宁的各大工业园区到瀚海戈壁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一条条“吃干榨尽”的生产线陆续投产,一个个蓬勃发展的支撑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方案变成施工图……从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到如今以绿色为基调的产业链,正向世人展现着青海发展循环经济迈出的铿锵步伐。

当前的青海大地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已基本实现国务院批复的循环型产业体系构建目标;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利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验收;海东工业园初步构建了“高新轻优”八大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园区产业间循环链接、企业间关联发展、废物间循环利用的发展格局,三大园区已成为带动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彰显青海生态之“最”,在不断挖潜中创造绿色发展“富矿”,今天的青海正在变自然资源为经济资源,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涵盖第一、二、三产业,高效、集约、节约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将是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宋明慧)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