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云视角】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云”上生活让我们距离更近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31日 09:58:00  来源: 云南网

 

 

2020年

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

但在疫情防控中

不少新动能、新行业、新机会得以涌现

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面对这次疫情大考

人们通过互联网关注疫情信息

办公、上课、购物、捐助、问诊、旅行……

疫情下

“云办公”“云看展”“云招聘”“云就业”等

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的新常态

诸多新型的生活模式和习惯就此产生

“云”生活不断获得了民众的青睐

 

  

 
--云招聘--

 

  2019年底,求职者们奔波于一场一场的招聘会,安心地想着来年的春招还多得是机会。然而,等待的却是一个漫长的假期。

  网上关于2020年“史上最难应届毕业生”的讨论从未停歇,然而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推出了新岗位、新机会,科研助理、特岗教师、参军入伍、互联网创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就业服务也向“线上”转型,紧随云计算、云存储之后,出现了云招聘。云招聘由于其时效性强、成本低、覆盖面广的特点,成为不少用人单位招聘的首选。

网络云面试。记者 杨萍 摄

  云招聘实现了网上面试、签约、报到一条龙,既规避了疫情传播风险,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招聘效率,较好地解决了疫情期间的招聘难题。云招聘兴起之后,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等也倾向于选择“云服务”,帮助求职者“云上找工作”,“云招聘”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往年大学生为了参加招聘会,不仅要把求职的各种材料打印出来,还要忙于奔赴各大城市的多个招聘会。“云招聘”则省去了学生的这些苦恼。对于招聘单位来说,企业往年招聘需要准备的一个较大的会议室,现在都浓缩在一部手机或电脑上;以前企业招聘单位辛辛苦苦忙碌一天,也只能面试二十来人,如今平均每天线上面试可达80人,效率之高不言而喻。

  云南各高校通过求职“云指导、云双选、云面试、云帮扶”等方式,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一条龙”线上“无接触式”招聘服务,让毕业生“宅家”也能就业,为“稳就业”打开新思路。包括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多所在昆高校成功举办了网络视频双选会,启动“无接触”招聘,采用线上投递简历、视频面试,帮助毕业生足不出户实现就业。记者了解到,网络视频双选会的总体简历投放量、浏览量和毕业生参与度都高于以往现场双选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今年以来,我国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方面,充分发挥“云招聘”的优势。人社部发起“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另一方面,针对求职先交押金、面试预付培训费、招聘信息不真实等问题,有关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对网络招聘的监管力度。

  当然,在“云招聘”成为常态的当下,求职者也应擦亮眼睛,从正规网络招聘服务机构获取招聘信息,尽可能多了解应聘公司及岗位信息。只有多方合力,打造有序可靠规范的“云招聘”,才能助力求职者找到称心的工作,让有志向的人有事业,让有本事的人有舞台。

  

 
--云教育--

 

  2020年的教育画卷,既有浓墨重彩的战疫主题,也有家校共育的小小确幸,线上教学成为“停课不停学”的主要打开方式;既有“指挥棒”的破与立,也有“五育并举”的并与融,目标都是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每一处或猝然、或急切的勾画,每一笔或激昂、或舒缓的点染,都激发我们更加坚韧无畏地去努力建设教育强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促成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教育部立即启动“停课不停学”行动,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通过电视空中课堂保障没有网络或网速较慢地区学生的居家学习;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达到1775万人。在此期间,信息化有效支撑了近3亿师生的在线教学,为“停课不停学”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教师进行网上教学。供图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异军突起,充分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所触动的不仅是教育形式的变革,更催生出强烈的教育理念变革需求,在线教育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的价值更为凸显,也就更迫切要求教师完成从知识传递者向学习支持者的角色转变;在疫情防控斗争这一社会大实践中,青年一代经受了考验,也接受了思想的洗礼和深刻的国情教育。

  面对危机,我国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教育系统也坚守住了阵地,坚决把疫情挡在校园之外,支撑起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完成了义务教育有保障任务,基本解决了控辍保学问题,为根治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出了突出贡献。

教师进行网上教学。江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说:“在线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倒逼,倒逼教师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积极拥抱‘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以一种崭新的思维和方法让学生产生获得感,而不是简单地将课堂搬家。”他说,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经验教训还告诉我们,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在线教育提供网络保障的同时加强安全保障,还要逐步建设适应在线教育发展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并重构家校、社会共同育人的新模式,营造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未来在线教育会融入实体教育中,从而催生教育走向新形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各高校开学的节奏,但并未打乱学校开课的秩序。在各高校与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云南省各高校开启了“云上课堂”学习模式。采用慕课、直播、视频、音频、在线讨论、线上答题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教学互动,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堂精彩的网课。

远程上课

  为确保线上教学顺利开展、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在开课前对各单位做好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线上教学准备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教学进程方面,要求在总学时不变的原则下,合理调整教学进度,做好实验、见习等实践教学的重新安排;对于教学方式,要求合理选用包括慕课、录播、直播和研讨等线上教学方式,宜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如采用“慕课+在线辅导”“PPT+语音”“录制视频/音频+在线辅导”等混合形式;在课程考核方面,要求严格课程考核,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线上学习考核权重。

学生正在使用手机上网课。江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0年,对于国家和民族是大考,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同样是一场大考。这场大考是对教育治理能力、教育信息化建设成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效、发展公平而有质量教育成果的全方位检验……这次不期而遇的网络云教育是社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教育前线的最美逆行者,为孩子们指引方向,让他们看到背后强大的祖国。

  

 
--云办公--

 

  在线打卡、视频会议、远程协同办公……疫情发生后,不少人的办公场景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远程在线办公”模式在全球走红,成为了维系和支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石。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远程办公不仅让沟通更加高效,也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让行业长期增长动力更充足。

  疫情发生后,“宅家上班”成为许多企业职员的需求。众多智能办公应用涵盖的日程共享、任务协同、智能人事等基础功能恰好可满足人们的“云办公”需求,有效助力社会的正常运转。据统计,今年春节后复工第一周,有超过1800万家企业采用线上远程办公模式,超3亿人使用在线办公应用。

  “远程办公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节约时间和成本,当人们逐渐习惯并开始享受这种快捷办公方式后,线上办公也会在人们的惯性需求下继续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

  以腾讯会议为代表,从日常办公会议,到企业招聘面试,再到云端招商签约,视频会议系统已深度服务于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现实选择。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作为数字化新模式的典型代表,线上办公正化身“发展新引擎”,打破传统业态边界,为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云看展--

 

  2020年即将迎来尾声。回望这不平凡的一年,“云展览”是文化生活中一个新兴的关键词。从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线上展览、博物馆直播掀起热潮;到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云展览”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乃至今年下半年举办的博物馆大展中,“云导览”“云课程”“云互动”也为展览增色不少。“云展览”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互联网+文博”能让观众更广泛、更便捷地走近文明现场,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云上南博会实时更新的大数据平台 供图

  为了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全国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线上展览、网络课程、互动小程序等,为大家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

  “‘云展览’的创新是近年智慧博物馆建设成果的一次‘大阅兵’,是博物馆多渠道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方式,也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趋势之一。”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黄洋说,今年的疫情让“云展览”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力,也让文博界得以重新思考博物馆的使命和价值。在博物馆恢复开放后,“云展览”并没有“退潮”,而是成为博物馆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带货直播”现场。张成 摄

  这些线上展览不是简单地呈现展品,而是深入挖掘展品的文化价值,通过多媒体技术传达出丰富而立体的信息。比如观众可以任意放大想要观察的细节,还可以通过链接了解与展品有关的背景知识,甚至可以与相关专家进行线上交流。

参展紫陶茶具。供图

  2020年,云南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12月12日,“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在线展文化旅游馆上线,80余家文旅企业共设300余个展台,上架460余种展品,陶瓷、民族工艺品、刺绣技艺、木雕技艺、茶叶、国画作品等文旅特色产品广受欢迎。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家企业报名参展,数量超过前5届南博会(中国—南亚博览会);7个国家的总领事、31个国家的商务代表上线直播,500多场官方直播活动丰富多彩;截至12月18日10时30分,昆明市经贸团共计成交签约225家企业,订单签约金额达336.6亿元……12月12日至18日,2020“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在线展如期举行,取得丰硕成果。

直播现场。张成 摄

  在线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手段,围绕展、洽、贸等核心场景的应用更给参展商和买家开启了新体验。

  “云上”南博会全面融合B2B和B2C场景,既满足企业之间的观展、论坛、洽谈、贸易需求,也满足普通观众的参展、购买需求。

  

 
--云上游--

 

  云上“习武吟诗”、跟学“琴棋书画”、“云”游名胜古迹、看动漫学成语、听故事知历史……出于对疫情的担心,选择“宅”在家里的人也不在少数,各大平台提供的VR产品、旅游直播、线上观光等服务使得“足不出户尽观天下”成为现实,线上“云游”受到热捧。

云南陆军讲武堂 资料图

  为了减缓疫情冲击,多家景点开启“云游”模式,满足公众“疫”时需求。抖音推出“云端旅游局”直播活动,包括“不可思议的探险”“走遍美好中国”“舌尖上的城市”等板块,让观众跟随镜头走进云南大理、新疆喀纳斯、浙江普陀山、珠穆朗玛峰等景区。

  携程发起了“景区云旅游”活动,联合8家供应商免费开放超过3000家景区近7000种语音导览产品;敦煌研究院和腾讯联合推出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用户动动手指便可以360度探索全景数字洞窟;马蜂窝旅游与快手短视频联合推出“云游全球博物馆”系列,以直播形式带领观众线上游览著名博物馆和美术馆……

  从语音、图文到VR,再到直播,“云游”的表现形式层出不穷,给公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云游”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例如,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突破天气、交通、客流量等客观因素局限,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拥有诗和远方。“云游”不仅是“疫”时之需,疫情之后,人们在线下出行前还可以通过“云游”方式选择和提前了解目的地,作足攻略,以便获得更好的游览体验。

小朋友和萌宠动物们进行亲密互动。记者 张雁群 通讯员 陆晓旭 陈柏宇 摄

  云南也认真落实“限流、预约、错峰”的总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旅游市场安全工作,突出智慧化管控,采取门票预约、智慧引导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让市民、游客在云南游玩期间更安心、更舒心。

  预约入园、智慧停车、精品线路推荐、智慧导览……“五一”期间,“游云南”App的智智慧化引导功能,在帮助游客快速、便捷游览景区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旅游体验度的提升,赢得了市民、游客的交口称赞。

抚仙湖美景。金云龙 摄 

  在智慧景区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玉龙雪山景区,通过自助导游导览、线上购票、刷脸入园、智能停车找车、导览服务机器人、智慧厕所等智慧服务,为游客打造省心、安心、放心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

  据玉龙雪山景区工作人员介绍,疫情防控期间,景区还开启了无人机巡查模式,利用无人机机动性强、灵活度高的优势,对游客进行戴好口罩、不聚集、不扎堆等实时的广播提醒。

玉龙雪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此外,丽江古城景区积极探索网络展示新方式,开展了多场网络直播,让网民可以跟着金牌导游和网红“云逛”古城,体验丽江古城的独特美景和人文风光,足不出户也能感受诗与远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景区还于5月1日推出了《我的世界·丽江古城》游戏地图,便于游客可以在线上“云”游丽江古城,感受古城之美,体验古城魅力。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景点加入“云游”行列。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云南将进一步突出文旅融合定位,完善平台浏览功能,科学设置平台栏目,优化展示方式,丰富展示内容,把平台建设成为具有文物展示和监管功能、促进文物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 

 
 

  这次疫情也是科学技术推动变革的重大机遇,线上教育、云招聘、云办公等新手段得以大显身手。这些都启示我们需要把握风险与机遇的关系,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危中觅机,化危为机,更好地适应未来,拥抱未来。

  云南网编辑 郭建丽 综合整理自:荆楚网 人民日报 光明网 中国教育报 经济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郭建丽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