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仓廪实而知礼节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5日 08:20:00  来源: 青海日报

原标题:仓廪实而知礼节

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这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前河乡村民说的“肚子吃饱了,才有心力干别的事”道理如出一辙。事实上,长期的物质贫困,会加剧精神贫困;而精神贫困,又会反过来增加脱贫难度。反之,道理亦相通。

30年前,前河乡的上湾、下湾、牟家寺三个村,因为生活贫困不得不放弃每年的民俗活动——纳顿,荒废了30年,这项民俗传统险些失传。而今,乡村脱贫,具备了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村子,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村民,在当地党委政府及文化单位的支持下,成功恢复了这项传统活动。这番努力,不单单是要恢复一个节日庆典,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

纳顿,是土族人的祖先在青海土地上欢庆丰收的民俗活动。它体现着人民企盼风调雨顺的祈愿,通过演出“庄稼其”等折子教育人要务实勤劳,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富裕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生活构成了人们幸福生活的内涵,既是人们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两者相互推动共同进步。

30年后成功复演的纳顿,给村民们带来了久违的欢乐和满满的惊喜。很多年轻村民表示,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热闹的节日,村子里从来没来过这么多的人,堵过这么多的车,这都是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村里的道路都是硬化路,有了开展活动的场所和所需的设备、用具,这是生活条件改善的体现;党员干部和村民通过活动加强交往交流,联系更加密切,凝聚力也显著提升,这是团结进步的表现。

眼前这些实实在在看得到的美好,都基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日子过得富裕,有了恢复传统的实力,愿望才得以实现。群众因此更加懂得,在今后的日子里,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办好一次又一次的庆典,传承乡村的民俗,延续大家的幸福。

脱贫造就的这种精神力量,让他们对家乡的感情不只是有乡愁和热爱,更多了一份要坚守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赵睿)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