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锦绣山河气象新——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看奋进昆明(上)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6日 17:51:53  来源: 云南网

  在金沙江与普渡河夹出的险绝之地,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则黑乡拖木嘎村百姓几百年来“望着普渡河,有水喝不着”。如今,通过光伏提水工程,甘甜的自来水直通入户,房新业兴的脱贫群众彻底告别了“水深火热”。

  “脱贫攻坚政策好,普渡河水往上跑。”乡亲们的口头禅,让则黑乡党委书记王应刚自豪不已。更让他自豪的是,作为脱贫攻坚这一历史伟业的参与者,时代画卷的描绘者,他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名单中,昆明市共有6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有3个集体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走进他们,更能理解昆明决战贫困的奋进强音,更能感悟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万千气象。

  百年梦圆 幸福生活大步来

  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晨辉中的下坝口村祥和宁静,老人们惬意地安享幸福晚年。

  这座只有12户人家的小村庄,隶属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河口镇糯基村委会。百年来,牛栏江如蛟龙般横亘在村前,逼得下坝口村六代人只能靠撑船渡江解决出行问题,村民们祖祖辈辈饱受各种艰难困苦。

  “出门赶集靠船,娃娃上学靠船,雨季水涨得厉害船直接划不过去。”“一不小心船就翻了,粮食、烤烟全掉江里,光是我家猪都掉下去了好几回。”一说起过去,60多岁的张存柱老人就眉头紧皱,“没有路、没有桥,那真叫苦啊!”

  “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的河口镇党委,在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针对全镇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实际,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实施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着力打造“甜蜜小镇”。

  2017年,在河口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在西山区的对口帮扶下,一座长73米、宽5米的“圆梦桥”在下坝口村建成通行,“寻甸最后一个不通路的村庄”成为历史。

  一桥既成,百业腾飞。光荣脱贫的十星级文明户张春华说,村里几乎家家都买了车,幸福生活大步来。而最让他感到幸福的是,两个女儿都大学毕业了,能自己工作赚钱了。

  “虹桥卧波圆百年梦想”,成为寻甸脱贫攻坚最鲜活的记忆。

  作为全省率先脱贫摘帽的县,寻甸县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脱贫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走进易地搬迁的塘子街道小海新村,满眼尽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美好景象,苗族同胞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在金所街道额秧村,彝家群众常说“建村几百年,变化就半年”,现在日子这么好,真心感谢共产党。

  在东川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东川区委书记胡江辉敢闯敢试、勇于担当,一次性决策实施8740户3.2万余人进城的易地扶贫搬迁,让边远山区群众彻底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在禄劝县,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禄劝县扶贫办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参谋部”“指挥部”“作战部”作用,助力县委、县政府扎实过硬打赢脱贫攻坚战,使贫困群众的“好日子愿望”一个个变为现实。

  “精准脱贫助跨越,黛山含翠沐党恩。”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振奋精神 敢想敢干敢追梦

  春暖花开,万物生长。朵朵桃花点缀的芭蕉箐,自立自强的张顺东夫妇又忙个不停。

  他们夫妇俩一共才有一只手、两只脚,却凭着一股子精气神,在逆境中奋起,向命运抗争,练就一身“硬”本领,苦干实干摆脱贫困,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多项殊荣,让自立自强的铿锵乐章响彻红土高原,响彻七彩云南历史性跨越的每一个时空。

  走进张顺东家,眼里所见都是一个“勤”字: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厨房里收拾得整洁有序,圈舍里鸡鸭鹅数量不少,台阶上20多盆花草叶正绿、花正红……离家不远处,李国秀种的蚕豆、豌豆、莲花白、大蒜等,绿意盎然。

  “去年左腿手术后还没恢复好,走的时间长一点或者站得久一点都会引起阵阵疼痛,今年猪是养不成了,但土地不能荒废,我们要种些玉米和瓜,这样生活才能更有盼头。”张顺东说,我们不能歇,歇不下来。

  这就是他们的倔劲,一定要奋发向上,“决不能躺在国家怀里”。

  他们还有梦想,那就是做电商。在各级部门的帮助下,追梦征程已经展开。

  回访曾经的贫困地区,全市广大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像张顺东夫妇一样敢想敢干敢追梦的群众真不少。

  寻甸县河口镇45岁的彝族汉子张权云就盘算着:再出去苦干几年,再多攒些钱回来,一定要搞个养猪场。“这几年政府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上门,帮助村民打开思路、开阔眼界、增强技能,现在大伙儿都长了本事,都是开着车去打工。”张权云说,日子好过了,就得学会做长远规划,回乡创业的想法自己思考了很久。

  续写忠诚 牢记使命勇担当

  牛羊归家,鸡栖于埘。红旗飘扬的民安乐村广场上,活动健身的人们多了起来。

  “来家里烧洋芋嘛!”“不了,好多人呢。”“好多人也可以呢,不怕……”一位村民和县乡干部短短的几句对话,道出了民安乐人的热情好客和“民安乐”的真实现状,当地党群干群关系之好也可窥见一斑。

  这样的好局面,离不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应刚等一批批党员干部的付出。

  民安乐村是省级贫困村,所在的则黑乡是省级贫困乡,都是禄劝县攻克贫困堡垒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群众出行泥滑路烂,群众住房破败不堪,群众饮水靠人背马驼,群众增收渠道传统单一,都是以前最真实的写照。”王应刚说,最让人头疼的是支部村组人心涣散,扶贫项目落不了地,扶贫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

  “强党建才是破局之道!”王应刚决心建强支部、建强堡垒,并从各方面条件较差的民安乐村开始抓,在全县率先提出“3383”党建扶贫双推进模式,大力推进村组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全面优化调整村组干部队伍,整顿村组干部作风,激发村组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重如山,行胜于言。领导干部要带头上。解决了脱贫攻坚战斗堡垒问题,王应刚又把重点转向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路、房、水、增收等问题上来,坚持“5+2、白+黑”奔走在脱贫攻坚一线,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人生能有几回搏”。为了人民安乐,昆明市成千上万扶贫干部奋战在最艰苦的乡村,带领贫困群众和时间赛跑,跑出了发展速度、跑出了脱贫速度、跑出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吴国良,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红土高原上不朽的精神丰碑,激励着无数战友接续奋斗。获得同一荣誉的昆明市社会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进松,用心用情从事扶贫工作25年,为昆明在全省带头交出亮丽脱贫答卷作出了重要贡献。昆明市三个贫困县(区)脱贫摘帽后,他又毅然决然支援怒江扶贫事业,在祖国边疆的高山峡谷间书写着不变的忠诚与担当。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惟有奋斗。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昆明市广大干部群众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正如张进松所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个有情怀、有血性、有担当的共产党员,继续把忠诚写在乡村振兴事业上,为乡村振兴再立新功。”

  云南网记者 茶志福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