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革命老区续写红色荣光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1日 07:28:32  来源: 云南网
 

 

 

 

 

  文山,是光荣的革命老区,是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初心不改,为群众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文山,红色基因传承,孕育了各族儿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为文山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洒戛竜诞生文山第一个党组织

  1927年3月,在洒戛竜小学任教的李国栋回蒙自探亲时,经蒙自地下党负责人杜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受党组织派遣继续回到洒戛竜,以教书为掩护,以学校为依托,开展革命活动,李国栋因此成为进入文山地区从事党的工作的第一位共产党人。

  李国栋白天教书,晚上由学生带领到洒戛竜周围的少数民族村寨,以家访的形式找少数民族群众谈心、拉家常,了解民族风俗,发展农民积极分子,与各族群众建立友谊。1927年下半年,李国栋在学校建立全体学生参加的、云南最早的少年儿童团组织——洒戛竜劳动童子团,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聘请驻守在洒戛竜的文山地方武装肖天明部大队长陈晓波任名誉团长;以筹集经费为由,奔走于地方绅士、社会名流之间争取同情和资助。通过这些活动,李国栋加强了学校、教师与群众的联系,为在洒戛竜地区建立发展党的组织、创建工作据点打下了基础。

  当年11月底12月初,中共云南省特委书记王德三来到文山,在文山县城召开党员会议,要求将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组织武装斗争。之后,在文山县城活动的党员杨立人、颜亨璧转移到洒戛竜,与李国栋一起开展农运工作。1927年12月下旬,党员严英武等人带着《共产党宣言》《工农识字课本》等宣传书刊秘密来到洒戛竜,召集在洒戛竜的党员李国栋、杨立人、颜亨璧开会,成立了文山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洒戛竜支部。

  洒戛竜党支部成立后,在洒戛竜小学校内开办农民夜校,培养农运骨干。上课的党员在教农民识字的同时,向他们灌输革命道理,教唱进步歌曲。工作有了一定基础,洒戛竜党支部决定成立洒戛竜农民协会。党支部领导下的洒戛竜农民协会,为云南最早的农民协会之一。

红色物品展览

  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风起云涌

  “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唤醒了沉睡的富宁各族群众。1930年,红七军主力北上后,留下红二十一师继续坚守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斗争……”在富宁革命纪念馆,馆长毕永艳讲述着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历史。1934年11月,红二十一师副师长、右江下游党委书记黄松坚到谷拉的多立寨,主持召开滇黔桂边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委员会”。同月20日,在谷拉的谷留召开劳农代表大会,成立“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滇黔桂边区劳农会”和“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

  这两次会议成立的组织机构,开辟了以富宁为中心,活动范围包括滇黔桂3省28个县的广大地区,控制区域人口达180多万人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这是党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创立时间最早、斗争范围最广、坚守时间最长、政权最完善、少数民族参与最多、牺牲最大、发挥核心作用最大”。

  革命之火燃遍壮乡苗岭、彝山瑶寨,各族群众纷纷响应红军的主张,劳农会、赤卫队迅速成立。面对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滇桂国民党反动当局对根据地进行凶猛“围剿”,制造了无数起骇人听闻的惨案。根据地军民奋起反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1937年2月,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女战士汪氏田不幸被捕。在屠杀红军游击队员之时,敌人将汪氏田拉到一旁陪杀,妄图摧毁汪氏田的意志,供出游击队的藏身之地。但是,汪氏田没有屈服,经历过6次陪杀,她始终没有向敌人吐露半句。

老山精神万岁纪念碑

  十年支前参战铸就“老山精神”

  “妈妈,请你不要把孩儿惦记……战士的决心早已融进枪膛里,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这是文山烈士王建川写给妈妈的日记。1984年4月28日,年仅19岁的王建川在收复老山战斗中英勇牺牲。王建川和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保家卫国的壮丽篇章。

  20世纪80年代,在长达十余年的守土卫边战争中,文山作为主战场,先后有6个军区数十万人的部队在文山境内实施防御作战。文山全州各族人民积极响应“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发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以浩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支援前线,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繁重的支前任务,配合作战部队赢得了胜利。

  相关史料显示,从1979年2月至1989年10月,文山州动员支前参战民兵63799人。

  十年支前、十年参战,文山各族人民与参战部队用鲜血和生命共同铸就了“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如今,这段历史已经凝聚成祖国和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铭记着人民解放军英勇杀敌、戍边守疆的丰功伟绩,铭刻着文山各族儿女无私奉献、拥军支前的血肉情深。

  在文山,还有许多革命故事,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循着“老山精神”“西畴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精神路标,文山各族儿女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云南网记者 常旭辉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