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走进红色文山】小塘子村:峥嵘红色岁月 述与世人听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9日 20:10:06  来源: 云南网

  

  “吴澄洞”内“人在阵在”刻字 杨子双 摄

  “吴澄洞”内部 杨子双 摄

  “吴澄洞”栈道 杨子双 摄

  6月8日,“走进红色文山”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组走进文山市德厚镇小塘子村,探访大山深处的“吴澄洞”,聆听小塘子村的峥嵘岁月,感悟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小塘子村有深厚的红色历史,这里诞生了云南省第一支民族武装游击队,”文山市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办工作人员张洁介绍道,“1928年,共产党员吴澄、王德三、张经辰、李国柱等便隐蔽在这里,他们在‘吴澄洞’中生活、工作,并在崖壁上刻下了‘人在阵在’‘共同和好’等字样。”

  1928年10月,在蒙自阿加邑秋收起义失败后,形势骤然紧张起来,当时在蒙自指导工作的吴澄处境十分危险,党组织立即派杨立人、李国定将吴澄秘密转移,先经文山洒戛竜,而后到小塘子村,吴澄在此以“吴老师”的名义隐蔽起来,并秘密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这偏远的苗家村寨中,种下革命的火种。
“吴澄洞”高悬于经往小塘子村的高山半山腰,洞内还有当年游击队取硝土舂制炸药的一口石臼。从底层的一罅隙间成蛇形状直上,可到第二层石洞去。到得二层石洞,一览众山小,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家住小塘子村的王朝凤老人指着悬在半山腰上的“吴澄洞”细细讲解道:“这里也叫‘织麻布洞’,1928年。苗族妇女们便坐在山披上,以放牧、织麻布的名义在此放哨,看护在洞里工作生活的革命同志。”

  王朝凤讲述红色历史 杨子双 摄

  吴澄洞航拍 张文峰 摄

  “我的爷爷是小塘子游击队的一员,曾参加革命斗争,当我还是一个半大孩子时,爷爷便给我讲述他们的革命故事,当时,来自小塘子以及周边村落的二十多位青年组建了云南省第一支民族武装游击队,在周边地区开展革命斗争。”花白头发的王朝凤对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如数家珍,他自愿当起了“吴澄洞”的义务讲解员,为慕名而来的人们讲解这里的红色历史,“爷爷告诉我的红色历史,我也将继续讲述给世人,让人们记住革命先辈的牺牲和奉献。”

  “从八十年代起,我们党史办的老同志们便深入小塘子村探寻革命遗迹、听白发苍苍的老红军们讲他们的故事,并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我们又接过接力棒,继续对这些材料进行梳理和挖掘。”张洁介绍道,在文山市党史办的长期坚持下,2019年,“吴澄洞”开展了一期工程修建了通往洞内的栈道,又于2020年开展了二期工程,修建了停车场、公共厕所等,“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八,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达到了上千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小塘子村的红色历史,目前我们仍在继续推动三期工程的开展,让‘吴澄洞’内呈现的内容更丰富些,更好地为人们讲述、展现这段红色历史。”

  青山不语,溪水潺潺,藏在大山深处的峥嵘岁月,并非只有山与水记得,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传、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让红色历史永葆鲜活色彩。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杨子双 张文峰 张登海 黄鹏

  文山日报记者 李正兴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汪富军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杨倩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