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泉村
“我有一个‘洛泉梦’,乡村环境再提升,村里花、果飘香,村民日子越来越富裕……”放在20年前,普文德想都不敢想,现在村子会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盖起小洋楼,水泥路直通家门口,人居环境大变样。
7月30日,“砥砺奋进七十载,民族团结谱新篇”全国重点媒体看峨山大型融媒体采风活动媒体团一行走进峨山彝族自治县双江街道洛泉村,深入了解美丽彝寨演绎绿色崛起,魅力洛泉引领乡村振兴。
洛泉村
今年52岁的普文德是洛泉村的村民,早些年,他和其它村民一样,一年四季趴在土地上,生活却不见好转。于是,他开始想出路,外出打工、养猪、养牛、做烧烤生意,经过多年的积累。2014年,普文德盖起了自家小洋楼。
双江街道高平村委会洛泉村位于县城西北8公里,背山而立,全村共有农户108户386人,面积5.99 平方公里。沿村而过的易峨高公路是县城通往岔河、塔甸、富良棚、大龙潭、甸中等乡镇的必经之路,也是峨山通往易门、楚雄等州、市、县的首选交通线路。
干净整洁的村庄
作为一个典型的彝族山寨,洛泉村村民以土、石、木为原料建盖民居,采用彝族土筑民居的传统技艺筑墙,以“灰瓦、土墙”的风格进行整体设计,世世代代传承着彝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遵循着彝家人淳朴的风俗习惯,具有浓厚的彝文化底蕴。
高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普永传介绍,该村按照村庄规划编制方案,以“一保护、二清理、三提升”为技术指引,通过对范围内的空心砖构筑物、重要节点、名木古树、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等进行综合整治,把彝族的花鼓、舞蹈、服饰,通过手绘、实物展示等方式,在村内展现出来,让整个村庄灵动起来。
洛泉村一角
在洛泉乡村振兴试验示范项目创建过程中,县、街道、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四级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日汇报、周研究、旬推进”工作机制。工作中,党员干部带头站出来,主动带头拆除了闲置烤房、空心房,全村共拆除37间600余平方米闲置烤房、空心房。
同时,在村内显眼位置设置环境卫生“红黑榜”每月进行评比,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加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平安、文明乡村,分别荣获县、市级文明示范村荣誉称号。
洛泉村特色文化墙
进入洛泉村口,一眼就能看到普文德家的小洋楼。如今,他又有了新目标。今年5月,他的农家乐“洛泉彝人家”正式开业,虽然现在刚起步,但对未来却充满信心。“这里交通便捷,风景气候好,有神奇的传说,还有淳朴好客的彝人,相信以后游客会越来越多。”
据介绍,该村紧盯“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巩固发展好四季豆、菜豌豆种植和生态养殖,扩大四季香椿、观赏性向日葵、云南重楼的种植规模。并通过建设彝家土掌房、体验采摘园、儿童游乐园,打造“党建+田园+农耕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以彝族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旅游业,实现一、三产融合发展,增强群众增收致富后劲。
洛泉村特色文化墙
“和谐之风喜拂面,乡村新景入画来。”双江街道洛泉村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仅是一年四季的喜人乐园,更是一幅“小康、生态、文明、卫生、民主、和谐”的幸福画卷。美丽的洛泉村正承接着昨日的辉煌,以无比的豪迈与自信迈向和谐,迈向全面小康,迈向繁花似锦的未来。
云南网记者 徐颜蓉蓉 夏方海 刘畅 黎安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