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网聚云南 相约COP15】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永续大地之美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6日 15:45:00  来源: 云南网

腾冲北海湿地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1处

  ·自然保护区166处

  ·风景名胜区66处

  ·森林公园58处

  ·湿地公园19处

  ·地质(矿山)公园14处

  ·沙漠(石漠)公园6处

  ·水利风景区23处

  ·世界自然遗产3处

  ·世界地质公园2处

  ·国际重要湿地4处

  自1958年云南建立第一处自然保护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我省先后划建自然保护地362处。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多年来,我省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努力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兼具云南特色、符合云南实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发挥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供给优良生态产品和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鹭鸶

  截至目前,全省自然保护地面积达549.58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32%,初步形成了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全省90%的重要生态系统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绝大多数重要的自然遗迹,为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物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9月16日,“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围绕云南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行介绍和解读。

  目标引领建设推进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的重大举措。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先后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云南省《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省科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时间表、路线图。同时,将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等指标纳入全省绿色发展、林长制督查考核等评价考核体系,为落实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各项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以法规制度规范管理。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卫斌介绍,云南出台了中国大陆首部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成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立法引领改革的典范”。“为规范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定出台了《云南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明确了地方各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必须向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请,不得随意调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修订《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以及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办法》《总体规划报批管理规定》;发布实施《国家公园标志系统设置指南》《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省级森林公园认定》等多项技术标准,作为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

  坚持目标导向,明确工作任务。云南省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初步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建成云南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18%以上”的目标任务和11项重点工作。近期,省林草局组织编制的《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对全省自然保护地的时空发展进行了科学布局。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记者 戴振华 摄

  改革统筹保护发展

  “针对目前自然保护地类型多达10余种、管理政策繁杂,部分自然保护地管理目标不清晰的问题,今后全省的自然保护地将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3大类……”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副处长张一群在解读未来云南自然保护地设置的“科学性”时介绍到。

  改革,成为创新运行机制,推动自然保护地科学设置,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的重要抓手。

  1996年,我省就在中国大陆率先开展国家公园新型保护地模式探索。经过5年试点,全面完成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试点区各类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并在构建较为完备的国家公园制度体系、探索贫困地区国家公园发展的自养模式、形成融合传统生态智慧的内生型国家公园生态管理方式、充实“造血式”的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为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王卫斌介绍,云南还在全国率先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早在2014年底就出台了《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将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分别明确为正处级和副处级,人员经费统一纳入转移支付预算。2015年以来,省编委逐一批复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和编制,全省新增44个处级机构、1425个省级编制,理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为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提供了经验借鉴。”

  新一轮机构改革后,省林草局对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资源家底、空间重叠、建设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摸排调查,并完成了综合评估与空缺分析工作,在与生态保护红线充分衔接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通过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范围将涵盖全省所有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和所有重要物种栖息地,生态保护价值和效益明显提高,全省自然保护地面积以及保护地内的林地、草地、湿地面积都将有所增加,比例结构将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将得到妥善解决。

  此外,云南还启动了“全省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地类变化监测”,利用实时卫星影像,全面分析梳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年度地类变化图斑,及时分析核查,对出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严格按照各项涉及自然保护地督察检查要求,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问题的整改落实。

  共建共享大地福祉

  在不懈的努力下,热带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灌丛和草甸、高山流石滩、高原湖泊、沼泽等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的滇金丝猴、怒江金丝猴、黑长臂猿、亚洲象、绿孔雀、黑颈鹤、华盖木、巧家五针松等物种,以及“三江并流”、丹霞地貌、怒江大峡谷、石林、罗平峰林、澄江动物化石群、第四纪冰川等重要自然遗迹均在自然保护地范围内得到有效保护。

  大美生物多样性在自然保护地绽放的同时,自然保护地也为云南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物遗传资源。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华朝朗介绍,自然保护地是最为重要的物种遗传资源的原生境保护地,保存了野生天麻、三七、石斛、龙血树、红豆杉、大叶茶、野生菌、野生稻,以及山茶、玉兰、百合、杜鹃花、报春、兰花、绿绒蒿、龙胆云南八大名花等大量的生物遗传资源。

  “保护地内丰富多样的生物遗传资源是基因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是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为云茶、云药、云花、云菌、云果等生物资源优势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基因资源基础,并已经发挥重要作用,潜在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华朝朗说。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云南积极提倡全民参与,共享生态福祉。指导各类自然保护地在特定区域科学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鼓励自然保护地免费或低价开放,为公众提供普惠的民生福祉,实现自然保护地全民共享、永续利用目标,每年为7300余万人次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学习自然的机会,充分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福祉。

  同时,坚持共建共享,广泛吸纳企业、社区、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地保护、建设与管理,积极探索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方式和路径。全球数十个公益组织在我省多个自然保护地长期实施动植物保护、社区发展等项目,“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自主参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成为了中国农民参与生态保护的里程碑事件,高黎贡山观鸟也成为享誉国际的生态旅游品牌。

  如今,自然保护地已成为云南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在我省持续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创建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中作用独特。据统计,全省123个5A和4A景区,接近有80%在自然保护地内;全省有98处保护地开展了旅游活动,约占27%,2019年,全省依托各类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园区共接待游客73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5.7亿元,直接带动其他产业产值144.3亿元。

  云南网记者 王丹 通讯员 杜加从 刘正凡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杨倩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