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中老铁路:一座历经千辛的工程丰碑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 22:13:00  来源: 云南网

  

  中老铁路宁洱站一景 张彤 摄

  中老铁路元江站 张彤 摄

  峨山县终于有了铁路。紧紧毗邻着公路的峨山站基本建设完成,车站进驻了11名工作人员为开通做准备,静候着“绿巨人”火车的到来。一个崭新的轨道交通时代,即将来临。

  结束多地不通铁路的历史,中老铁路一路向南,创造了无数个“前所未有”:自北向南翻越磨盘山、哀牢山、无量山“三山”,横跨元江、阿墨江、把边江、澜沧江“四水”,攻克复杂地质构造,打造轨道工程新标准,创建绿色生态示范线……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上,“绿巨人”飞驰而过,为“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搭建起新桥梁。

  元江大桥 张彤 摄

  中老铁路上行驶的火车 张彤 摄

  铁路建设彰显中国技术

  全长832.2m的元江特大桥横亘在元江之上,红色的桥体与两岸青山相映,百米悬崖下江水奔腾。

  2020年7月,元江特大桥正式合龙后,承建方中铁四局元江大桥项目经理王炳岩继续留值,为通车做最后的调整工作。“元江特大桥创下了两项世界纪录。”说起大桥建设,他的语气里满是自豪,“大桥有4个桥墩2个桥台,其中最高的3号桥墩达154米,相当于54层楼房的高度,位居该类桥梁世界第一。而大桥主桥采用变桁高上承式连续钢桁梁结构,249米的主跨也创同类型桥梁世界第一。”

  让天堑变通途,元江特大桥采用了国内首创的工艺工法,为类似地质条件的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大桥的顺利合龙,凝结了无数的智慧与汗水,是中老铁路建设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

  中老铁路地处云南西南部和老挝北部山区,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跨越湄公河等众多水系,桥隧比高,其中国内段达到87%、老挝段达到62.7%,被称为一条“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铁路。

  中老铁路元江站 张彤 摄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建设过程中,中老铁路攻克客观条件困难,相继“造出”15座10公里以上的长大隧道,以及跨澜沧江的“兄弟桥”景洪澜沧江大桥和橄榄坝澜沧江大桥、“一桥跨两路”的关坪双线大桥、超百米四线铁路特大桥南溪河四线特大桥等。

  2021年6月5日,经过4年多的昼夜奋战,中老铁路景寨隧道安全贯通,至此,全线167座隧道全部贯通。10月12日,在中老铁路曼木树隧道出口,随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长轨牵引车,将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精准推送到位,标志着中老铁路全线铺轨完成,实现国内与国外连通。10月16日,被命名为“澜沧号”的首组 CR200J中国标准动车组在老挝万象站正式交付老挝。

  日前,中老铁路开启试乘体验。在平阔的轨道上运行,设计时速为160km/h的“绿巨人”安稳、舒适,将一枚硬币立放于窗台上,可一直保持稳定地站立。

  “目前玉磨铁路有砟轨道所有的捣固任务已经完成,线路几何质量指数(TQI)均值已经达到2.41。”中铁一局玉磨项目物机部副部长王永刚介绍,TQI以对铁路轨道结构轨距、水平、高低、轨向等7个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普速铁路的TQI值一般达到7就是合格,我们创新轨道工程铺设新技术、新方法,打造了轨道工程新标准,确保中老铁路国内段线路稳定性、平顺性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让路”大象 “贯穿”生态

  野象谷站,整条中老铁路线上唯一一个以动物名称命名的车站,位于有中国亚洲象第一镇之称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镇,与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相望。

  在车站前后段铁路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在调查了亚洲象的分布和迁移通道后,最终设计线路走向避开亚洲象的主要活动区域。为了给大象“让路”,参建单位反复研究,选择下穿自然保护区。“一条管道从山体内部穿过,施工均在地下,可减少对当地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惊扰亚洲象,铁路开通后也不影响亚洲象的正常活动。”中铁三局的施工人员介绍。此外,还通过延长隧道、以桥代路、设置隔离栅栏和声光屏障等措施,将铁路建设对沿线亚洲象等野生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野象谷站即将投入使用,推窗见绿、出门进林,与栖息于此的野生亚洲象和谐相处,成为铁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共存的典范。

中老铁路野象谷站 张彤 摄

  中老铁路国内段沿线有自然保护区20处、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森林公园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各3处。留住绿水青山,中老铁路的建设始终把生态环保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贯穿全过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沿线环境保护工作。

  为了避开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和环境敏感地带,设计全长5.8公里的尚岗一号隧道;为了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施工后期及时采取了植草植树对周边进行绿化处理,在沿线构建起品种丰富、层次多样的绿色长廊;为了保护南腊河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通过在河岸两端设置桥墩,采用64米大跨度桥梁跨过南腊河……

  植绿不止,春山可望。如今的中老铁路,玉溪至磨憨段沿线已基本呈现“四季常绿,站区有花”“景随路走,绿随车移”的绿色生态景观。结合各地地域特点、民族特色设计而成的车站各具特色。

  作为“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不仅是推动中老两国互联互通的重大工程项目,还是一条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铁路,在建设中点染出一幅山水缱绻的美丽图景,为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注入绿色发展动力。

  云南网记者 王丹 段毅

责任编辑:杨倩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