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小云上两会】有力量!“乡村振兴”成云南两会高频词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1日 22:46:59  来源: 云南网

 

  住在用山上砍下来的树搭起来的木房子,周围仅用塑料布围起来,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起多年前见到普洱冬瓜林茶山的茶农,省政协委员、澳门万润利投资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云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家乡太落后了,这些孩子们太让人心痛了。”多年前的一幕幕深深印刻在石云的心中,“我要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当地茶农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

  用自己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共筑“乡村振兴梦”。今年两会上,“乡村振兴”“教育”“基层医疗卫生”仍然是高频词,是委员们放在心尖上的建言献策的“热点内容”。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从老百姓只会种菜到现在一点点学会种茶,我花了20年时间,老百姓的新房子建好了、道路修好了、日子也甜了。”石云说道,但是我现在希望他们做一个有文化的农民,乡村振兴要从教育开始。

  石云犹记得在自己的冬瓜林茶园基地里,很多茶农的小孩不上学,上完义务教育就到茶厂上班,结婚生孩子,又走上了世世代代的那条老路子。“没有文化是不行的,脱贫如何保证不返贫,扶贫还要扶智,最重要就是学好知识。”

  20年来,石云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我建设了七八所希望小学,全额资助学生们上高中、大学,承诺所有茶厂的孩子,只要高中毕业就奖励5万、大学毕业就奖励10万。”令石云欣慰的是,目前已经有2个上了高中、3个上了大学。“未来是年轻人的世界,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大山看外面的世界,从而改变命运。”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省政协委员、大理佳利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赵中柱对此表示赞同。“过去的五年中,自己有幸见证和参与了全省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 赵中柱说道,抓好乡村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之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之道。

  “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好教育,乡村振兴要从学生的学习抓起。”为了提升农村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文化素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持续深入开展助推乡村教育发展。去年8月,在赵中柱的号召下,大理佳利集团向祥云县实验小学捐赠价值约827万元的校企合作助学基金,用于特色教学设施设备配置、选聘名誉校长、特色化专业教师招聘、师资培养等。

  28年来,赵中柱在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一直立足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为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抗震救灾、民族文化保护与弘扬、脱贫攻坚、洱海保护等公益事业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

  基层医疗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去年4月,省政协委员、国药控股云南有限公司董事、云南至人医疗集团公司董事长介军在参加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到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调研中了解到,因高海拔原因,迪庆州是心血管病高发而且死亡率较高的地方。“由于心脏病的突发性特点,加之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诊疗水平低,让很多人错过了最佳诊疗期。”

  为了帮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缓解群众医疗负担,介军联合上海交大医学院先后捐建了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远程心电诊断枢纽平台,捐赠了上百万的医疗设备。介军告诉记者,通过远程诊断技术,实现了德钦、维西县域内心电图的“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基层群众不出乡镇就可以快速享受到上海三甲医院(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专家的检查诊断,节约了群众看病的时间和成本。

  家住德钦县佛山乡的83岁藏族老奶奶,以前每个月都要到县里检测观察房颤,每次坐车需要3小时,如今在乡卫生院就可以做检查,还有上海医生出具的检查报告,老人家非常高兴。看到老人家高兴,介军也高兴了。

  始终把委员的责任扛在肩上,心系老百姓所需所盼。今年,介军带来了《关于提升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在现有全科医生、规培生培训制度基础上,坚持长期系统地对现有基层卫生院卫生人员进行培训、进修、轮训和上级医生下乡带教指导,提高现有人员对慢性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快互联网医疗诊断在基层卫生院的运用实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完善互联网医疗和第三方诊断平台的配套政策,配合分级诊疗和医共体、医联体建设等,进一步提升县级医疗机构医疗诊治能力,进一步改善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以前的十八寨沟是一个穷得叮当都不会响的地方,人民群众生活一直在温饱线盘桓,交通状态一塌糊涂。”想起曾经的十八寨沟,省政协委员、丽江正龙集团公司董事长杨四龙感慨道,为改变十八寨沟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他付出了太多心血和努力。

  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己任,杨四龙先后筹措6000多万元资金投入到十八寨沟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当地现有资源引导并扶持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现已基本形成“洛南鸡、洛北羊、洛西蜂蜜、洛固山猪”四大特色产业,带领一方百姓踏上了致富道路。

  今天,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杨四龙又将目光聚焦在“乡村振兴”上。“农村要发展好,一定要和旅游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旅融合。”杨四龙解释说,农旅结合是最快能见到效益,最快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方法。

  对此,今年杨四龙带来了《关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更加重视产业布局走出一条极具我省特色的乡村振兴之道》的提案,以打造“田园综合体”为抓手,走出一条“农业+旅游”农旅融合互促发展新路径。

  按照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要求,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下功夫,建设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走出具有各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试点之路。

  相信,有了这些力量的注入,乡村振兴的大潮必将波澜壮阔,云南将迈出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

  云南网记者 杨萍 张琦敏 张玛睿 赵岗 贺凯

责任编辑:杨倩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