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振兴在青海】 河西镇:“企业+合作社+农户” 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郁郁葱葱的辣椒苗。受访者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7月6日,一边,赵永刚的“贵永兴”牌食用菜籽油装车发往西宁,而另一边,樊新兴刚从温棚采摘的青椒也同时发往西宁。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的这些特色农产品,除了省内,在甘肃、宁夏、上海、江苏等地市场也有一些份额。“贵永兴”牌菜籽油在江苏拥有大量“回头客”。
赵永刚在河西镇木干村,曾长期经营家庭作坊,现在不光成立了贵德县永发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有5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并注册了产品商标,成了名副其实的创业致富能手。
樊新兴是西宁市人,2014年,在加洛苏合村成立青海百蔬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此,他和他的公司与加洛苏合村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产业分红让群众尝到了甜头,企业也成为海南州龙头企业。
这几年,在政府组织下,赵永刚和樊新兴参加省内外各种展销会,积攒了不少“人脉”。
“我们在江苏南通的直营店,每月有2200公斤的销量。前些天,刚发完甘肃一个1250公斤的订单。”赵永刚不露声色地透露着他的业绩。
樊新兴的业绩也是一天好似一天,他说:“我们每天往西宁送1000公斤辣椒,在上海也有回头客,前年,一次性销出去过价值30万元的辣椒。”
河西镇党委副书记王廷彬说,他们不光为当地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贡献了力量,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永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13.3公顷,除了自己种植油菜,与147户村民签订收购合同,每年收购油菜籽80万公斤,胡麻20万公斤,并为19户脱贫户提供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青海百蔬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加洛苏合村流转土地80公顷,建有500多个温室大棚,土地流转费和产业分红每年达90万元,吸纳本村16个村民为公司固定员工,每月收入3000元至6000元,提供临时就业岗位200多个,人均年增收达2万余元。让加洛苏合村的大部分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今年64岁的村民杨占杰在公司当了5年水电工,月工资3000元,加上年终绩效奖金,年收入4万元至5万元。索南措是一位年轻妈妈,以前打零工,不会使用电脑,现在不仅学会了电脑,还当起了公司出纳,月工资3000元。因为离家近,能照顾孩子上学,工作生活很如意。
像这样的合作社、企业在河西镇有78家,“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已成为河西镇振兴乡村经济的“点睛之笔”。
2021年河西镇依靠农业产业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9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13万元。
今年,河西镇党委牵头成立“红色产业联盟”,以党建促发展,提高河西镇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前几天刚结束一次联席会议,共有35家企业、合作社加入联盟。赵永刚、樊新兴也在其中,他们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产业联盟紧密联系企业和农户,加入产业联盟是一个新机遇,我们能沉下心来经营。”
王廷彬表示,“红色产业联盟”这个拥有22名党员的“新组织”,将成为推动河西镇振兴乡村,村民持续增收,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三赢的重要推手。(牛玉娇 咸文静 金玥彤 张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