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郎晶晶 通讯员 杨狄文)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我省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动力引擎,着力在农村基层人才“引、育、储、用、管”上下功夫,全链条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深入实施乡村人才“归雁”工程,畅通渠道“引才”。我省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期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规划》,部署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明确由乡镇党委牵头,逐村摸排回引对象,开列“人才清单”,按照个人自愿、择优筛选、组织把关的原则做好回引工作,累计回引13576名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和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返乡创业。2021年村(社区)换届中,共有6679名回引人才进入“两委”班子、有1464名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优化了村干部队伍整体结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依托地方高校和乡镇(街道)党校,常态化“育才”。我省连续5年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行动,按照每年5000至10000名招生规模,依托云南开放大学从全省村(社区)干部和村(居)民小组长、村(社区)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后备力量中招收学员,进行本科、专科学历教育,学费由省财政全额承担。2018年以来,共有25900人参加“双提升”行动,2510人取得专科或本科学历,73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12316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我省全覆盖建立乡镇(街道)党校1425所,每年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不断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开阔眼界思路、提升工作本领。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1.5万余期,培训260余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全覆盖建立乡镇(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精心“储才”。在全省乡镇(街道)全覆盖建立1651个青年人才党支部,择优吸纳一批35岁以下,熟悉生产经营、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的农村优秀人才,由乡镇(街道)党组织直接联系培养。通过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提升、擂台比武等专项活动,不断提升青年人才实战能力。对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向乡镇(街道)党组织推荐,纳入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及时向村“两委”班子输送。2021年村(社区)换届期间,8797名青年人才党支部培养的本土后备力量当选为村(社区)“两委”成员,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确保了基层干部队伍后继有人。
搭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千方百计“用才”。我省从2021年起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从全省范围内组织1万名农村急需的专业型人才,结对服务1万个行政村(社区),推动不同单位、地区把资源、资金、项目等引入乡村,助力现代农业发展、集体产业壮大、乡村文化繁荣、乡村治理有效。同时,以中央“科技特派团”“博士服务团”等组团式帮扶为契机,挑选学历高、基础好、有培养潜力的基层党员、干部,采取“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等方式跟班学习、研修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为建设好美丽家园建言献策、担当作为。
深入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从严从实“管才”。聚焦抓好村(社区)换届后“一肩挑”人员的管理监督,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纪委省监委、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出台《关于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的12条措施》,进一步完善“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构建常态化、立体式、全方位的村干部长效监督约束机制,让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